桃園新增原民文化資產 薪火相傳守護泰雅族語言與技藝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25-11-03 17:17

桃園市政府於10月20日在復興區召開「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審議會」,通過新增1處原住民族歷史建築、3位口述傳統保存者與1保存團體,以及3位傳統工藝保存者。此舉不僅彰顯桃園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展現泰雅族語言與技藝的薪火相傳,象徵文化資產持續傳承與發展。

本次新增的歷史建築為復興區「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見證泰雅族大豹社在日治時期因政策遷移至志繼社後,推行「自力更生」政策、引進定耕農業與梯田灌溉技術的歷程。此碑記錄了泰雅族人從漁獵遷徙到定居農耕的歷史轉折,是族群社會型態變遷的重要見證。

Lmuhuw口述傳統是泰雅族語言智慧的結晶。<br />

Lmuhuw口述傳統是泰雅族語言智慧的結晶。

在口述傳統方面,審議會通過「Lmuhuw na Tayal “Sbtunux”(泰雅族口述傳統─大嵙崁群)」之新保存者,包括林明福之子Batu Watan(巴度瓦旦)與Tasaw Watan(達少?瓦旦),以及「台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為保存團體。

Batu Watan自幼承襲父親教誨,長年致力於Lmuhuw吟唱與文化教育推廣,深受族人敬重;Tasaw Watan曾任原民台泰雅語主播,熟稔gaga(祖訓)與部落遷徙歷史,具備以典雅修辭吟唱Lmuhuw的能力。永續協會則長期推動Lmuhuw保存與族語教育,成為族群文化的重要推手。

王碧珠、王碧珍及宗貞嫻(由左至右)三位保存者皆掌握傳統泰雅織布工藝知識及技法。

王碧珠、王碧珍及宗貞嫻(由左至右)三位保存者皆掌握傳統泰雅織布工藝知識及技法。

同時,審議會也通過「Lmuhuw na Tayal “Bngciq”(泰雅族口述傳統─大豹群)」之保存者Yukan Tayax(楊崇德)。Yukan Tayax精通族語與古語吟唱,能細膩敘述部落遷徙史與族群互動記憶,完整掌握泰雅文化內涵。

在傳統工藝領域,會議亦新登錄「Cinninun nqu Sbtunux ru Gogan(泰雅族大嵙崁群、卡奧灣群織布工藝)」並認定三位保存者:Upah Tali(王碧珠)、Lomuy Tali(王碧珍)及Yuri Abaw(宗貞嫻)。

達少瓦旦(圖中站立者)為「TAYAL泰雅爾Skaru流域部落群與國家山林治理機關Sbalay和解儀式」。<br />

達少瓦旦(圖中站立者)為「TAYAL泰雅爾Skaru流域部落群與國家山林治理機關Sbalay和解儀式」。

Upah Tali擅長lukus lmwan(無袖長衣)浮織與緯挑技法,並透過博物館研究深化技藝;其妹Lomuy Tali則精於苧麻線材製作與傳統染織工法,姐妹攜手復原傳統披肩nkang織技;Yuri Abaw除技藝精湛,亦積極考察國內外博物館藏品,重現泰雅織品的文化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原擬審議「Lmuhuw na Tayal “Gogan”(泰雅族口述傳統─卡奧灣群)」及保存者陳松明耆老,惟其於今年8月辭世。文化局除派員出席告別式表達敬意,亦頒發績優文化人士慰問金,並規劃協助家屬整理耆老資料出版,以延續其文化精神。陳松明生前長年整理族譜、研究傳統領域與祭儀,為泰雅文化傳承奉獻一生。

復興區歷史建築「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承載泰雅族生活軌跡。

復興區歷史建築「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承載泰雅族生活軌跡。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表示,歷史建築承載族群生活軌跡,口述傳統傳遞語言火種,織布工藝編織文化記憶,而保存者以一生所學守護祖先智慧,展現泰雅精神。市府將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傳承,厚植城市文化底蘊,讓原民文化在桃園綻放光彩、代代相傳。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