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預付款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行為愈來愈普遍,業者常以優惠價格或加送贈品、堂數吸引消費者,但付款後業者能否履約的風險卻在消費者身上。新竹縣政府消保官辦公室呼籲,避免大額度及長時期的預付型消費,提醒民眾先查明業者有無提供履約保障機制,保留交易證據以防業者倒閉無法求償,慎選信譽良好的業者,同時建議以「信用卡」付費,一旦發生問題亦可利用爭議款處理程序,降低消費風險。
近來國內健身中心、補習班、建商無預警倒閉或停止營業事件頻傳,新竹縣也有建商、補習班、健身中心、烘焙餐飲業者、室內親子主題樂園等歇業倒閉的事件發生,消費者紛紛向消費者服務中心求助,由於這類消費爭議往往造成重大損失,消保官提醒民眾「預付型交易」雖然方便,但也潛藏風險,可能發生「付錢容易、退錢難」的消費爭議。
消保官陳雅芳指出,所謂預付型交易,是指先付錢,再分期、分次享受商品或服務的交易型態。近年來,各行各業如百貨公司、大賣場、餐飲業及各種休閒服務業(如健身中心、瘦身美容)常以發行「禮券」、「提貨券」、「儲值卡」的方式來促銷商品或服務,並以多買多送的方式,讓消費者以為撿到便宜,卻忽略必須承擔業者經營不善倒閉及服務品質縮水的風險。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行政院消保處積極推動預付型交易的履約保障制度,常見的有預售屋買賣、短期補習班補習服務、商品(服務)禮券、國內外旅遊、美容、瘦身美容、健身中心、健身教練服務、網際網路教學服務等定型化契約,規定業者必須提供履約保障機制,例如委託第三方(如銀行、電子支付機構)代為保管交易款項,為消費者預付的金額提供履約保證或履約保證保險,若業者未能履約或倒閉,第三方機構將提撥款項返還予消費者。
消保官表示,預售屋買賣由於履約期間長,交易糾紛時有所聞,內政部於100年起實施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之履約保證機制,其中「不動產開發信託」、「價金信託」,要求建商將土地及興建資金交付信託,由受託機構辦理資金控管,依工程進度專款專用,防止建商將資金(價金)挪作他用。
消保官呼籲買方,務必透過受託機構建置的網站,查詢所繳價金交付信託的明細及資訊,確認業者有無將價金交付信託,一旦賣方有無法依約完工或交屋情形,受託機構才能依法辦理財產信託結算後剩餘款項,再依比例分配給買方,降低預售屋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