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三大藝術盛事首次聯手! 圓山成跨夜舞台,白晝之夜10週年啟動「Hi Story」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10-19 15:17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近日宣布,三大藝術盛事首次聯合登場,共同展現城市多元文化面貌。這場藝術盛典將自10月中旬起跑,最終匯聚於11月1日的白晝之夜:

2025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浮島光景 (10/17–11/9): 以「浮島光景」為題,率先於圓山花博公園登場。作品呼應圓山從史前貝塚到凱達格蘭族聚落、日治公園的歷史軌跡,透過藝術家蔡咅璟、吳建興、成若涵等人的創作,重現城市隱匿的地景記憶。

2025臺北數位藝術節—層疊的海平線 (10/25–11/9): 邁向第20屆,首度跳脫傳統白盒子展場,在大稻埕碼頭與金車文藝中心展出。白晝之夜當晚,活動將在花博園區推出特別計畫,將現場化為數位互動舞台。

2025臺北白晝之夜—Hi Story (11/1 14:00 – 11/2 02:00): 邁入第十週年,以「History」(歷史)與「Hi, Story」(嗨,故事)的雙重語境,在圓山展開超過60件藝術創作與演出。

國際亮點:法國酷兒舞廳傳奇首登臺北

本屆白晝之夜持續與法國在臺協會合作,再度邀請前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凱蒂·哈特(Kitty Hartl)擔任客座策展人。

Voguing 大賽: 法國 Ballroom 傳奇人物、跨性別酷兒編舞家辣珊卓·浪凡(Lasseindra Lanvin)將首次在臺灣舉辦《風革線上 Scent of Fabrics》French Voguing Ball,融合表演、時尚與視覺藝術,展現多元身分與自由精神的創作能量。

沉浸視覺: 法國藝術家皮埃爾·德拉維(Pierre Delavie)為臺北量身打造奇幻視覺新作,將圓山公共場域轉化為夢境般的沉浸體驗。

開啟歷史密道:圓山坑道變身魔幻劇場

為呼應十週年「Hi Story」主題,本次活動特別開放平時管制封閉的歷史空間:

舊兒童育樂中心與圓山坑道: 將被打造成「夢的蟲洞」環境劇場,帶來影像、肢體、馬戲與聲音的沉浸式演出,邀請觀眾穿越歷史場域、體驗夢境與現實交錯的時空。

摩天輪互動: 在全聯福利中心獨家贊助下,藝術家姚仲涵創作大型聲光裝置《光電獸#45-請支援收音》。民眾在摩天輪前方發出的聲音,將能點亮摩天輪,形成大型聲光互動。

此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也將啟動「城市聆聽計畫」,以城市動物的視角重新聆聽都市脈動,展現其對永續議題與文化創新的支持。藝術總監黃彥穎表示,三展的串聯不僅拓展了臺北城市藝術節的版圖,更讓藝術從白天延伸到黑夜,融入城市的每個角落,共同書寫屬於臺北的故事。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