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熱題材只有休息沒有停止,奇鋐(3017)從4月份一路漲到8月破一千後,短暫跌月線又重新站回,並強勢創下歷史新天價。今日大漲5.63%又攻上1200之上,並帶動雙鴻(3324)漲停,健策(3653)也大漲8.88%,股價又來到2000元之上,2390元高懸不墜。
另外,跟「熱」最相關也是台灣唯一熱交換器製造商的高力(8996)繼昨日開盤一字鎖後,今日開高走高,最終也收漲停,股價鎖在506元,高力2025年9月營收達6.36億元,較8月的5.65億元月增12.7%,維持穩定成長態勢。從全年表現來看,公司營收從1月的2.91億元逐步攀升,4月突破5億元,6-9月持續維持在5-6億元以上。以年增率來看,高力近期營收成長明顯。隨著水冷散熱需求增加,公司產能利用率提升,帶動營收成長。
根據挪威主權基金持有比例前十大台股,熱處理公司高力相較去年底,今年持有股權比竟然增加高達116.62%,原因是高力為台灣唯一一家生產硬銲式板式熱交換器的掛牌製造商,也是全球前五大熱交換器公司之一,更在今年透過美國燃料電池龍頭Bloom Energy(BE)切入北美資料中心。
散熱會如此夯還有ASIC晶片異軍突起,ASIC晶片與GPU的最大差異,在於「客製化與設計複雜度」。GPU散熱模組的架構相對固定,例如GB系列採「六片冷板串成兩大片」的標準設計,製造流程可重複使用。但ASIC晶片每一款架構、封裝與散熱功率都不同,意味著每個專案都必須重新開模、進行熱流體模擬與流道設計。對散熱廠商而言,這類客製化專案不僅單價高、開發周期長,更能帶來顯著的毛利率提升。以奇鋐為例,現階段GPU水冷模組仍是營收主力,但公司已與多家CSP展開ASIC專案開發,包括Google、Amazon、Meta與OpenAI。由於這些晶片的功耗密度遠高於GPU,傳統氣冷系統難以負荷,液冷方案成為唯一可行的高階解決方案。這也使得奇鋐不僅是散熱供應商,更朝「系統級液冷整合服務」邁進,營收結構逐步從製造走向解決方案導向。
更重要的是,ASIC散熱的潛在貢獻仍未被市場完全估入。目前大多數分析機構的預測模型仍以GPU出貨量作為散熱族群的主要變數,但ASIC的專案金額往往更大、毛利更高,且客戶多元分散。當這些專案逐步量產,市場對奇鋐與雙鴻的獲利才有重新評估的機會。
▲高力日K線圖(圖片來源:Yahoo股市)
📈 想投資這檔潛力標的嗎? 只要有證券帳戶即可立刻上場!
現在選擇玉山證券,享有多重開戶優惠
→ 完成開戶還能抽 知名連鎖餐券$8,000!
開戶快速,立即行動
→ 點擊連結即可完成開戶,趁著這波開戶優惠、好禮大放送,開啟你的投資新旅程!
👉 詳細活動內容請見:https://www.moneyweekly.com.tw/ArticleData/Info/Article/20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