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法人,尤其是外資和投信,常左右大盤及個股的漲跌,跟著法人節奏操盤,往往能提高勝算,經濟學博士余適安(余博)在法人圈十多年,洞悉法人的操盤模式,他整理出一套法人的交易心法,讓散戶能輕易跟上法人的腳步。
在擔任投信及自營商主管期間,他深刻體會到,法人的操盤模式,不只是單純的看盤技巧,而是「流程與紀律」。
先想風險 再想獲利
他說明,法人操作必須先從產業研究、公司基本面切入,再結合技術面去規劃進出場時機,其中,最核心的是風險控管。這套流程非常嚴謹,「即使市場再怎麼熱鬧、再怎麼吸引人,我們都不能因為情緒而衝動行事」。
也因為這樣的訓練,日後他操盤時,總是先思考「先想風險,再想獲利」。並且在日後教學時,把這套法人SOP整理成一般投資人能用的工具,讓大家可以少走冤枉路。
在法人時期,余博最擅長「波段操作」,他說,法人角色需要維持市場的穩定,不可能像散戶一樣隨意進出。波段操作能抓到比較完整的趨勢,也是法人慣用的操作手法。
同時,他專注在K棒與技術分析的研究,不管是股票、期貨還是選擇權都有很豐富的經驗,並且擅長波段和當沖。波段方面,他最喜歡在起漲前提早進場,掌握大行情。
法人不追冷門股
余博說,投信經理人有二大操盤思維:第一是「績效」,第二是「規模」。績效是要讓基金排名好看,規模是要吸引更多資金進來。
因此在選股上,法人通常不會去追冷門小股票,而是挑「產業龍頭」或是「市場有話題、交易量大的標的」,因為這樣買得到,也賣得掉,而且漲起來對整體基金績效貢獻大。比如科技景氣循環起來時,可能鎖定半導體龍頭;當政策推動綠能,他們會大力布局太陽能或電動車供應鏈。
外資思維比較「全球化」,他們進出台股,常常跟美元走勢、利率政策、全球景氣循環綁在一起。投信則是比較「本土化」,他們會根據國內政策題材、產業趨勢去選股。
短線多看外資 波段跟投信
散戶要怎麼跟?余博建議「短線多看外資、波段跟投信」。因為外資進出台股的力道很大,常常短線影響行情。但投信在一檔股票裡,會有比較長期、持續性的買盤,這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比較好跟。
如何根據資金流向判斷法人正在布局的標的?最簡單的就是「籌碼連續性」。法人買股票,很少一次砸大錢,而是連續幾天,甚至幾週慢慢買超。這時候你會發現,股價不太跌,量能慢慢放大,K線呈現「緩步墊高」而不是暴衝。
舉例:一檔股票本來在底部橫盤,某天突然放量上漲3%、4%,接下來幾天每天都有投信或外資持續買超,這就是法人正在默默進場的訊號。
法人買點通常不會在高檔追價,而是鎖定「整理末端」或「回檔修正後」的低風險位置。因為修正結束後往往會展開新一波推升,風險報酬比最佳。
技術面觀察的訊號
在技術面上,法人常觀察幾個訊號,1.均線糾結:均線逐漸收斂,代表籌碼沉澱、市場方向即將選邊。2.K線突破:盤整末端若出現帶量長紅K,或突破壓力區並能站穩,往往是法人布局的切入點。3.成交量結構:量能放大但價格不再回落,顯示買盤持續承接。4.籌碼連續性:若搭配觀察到法人連日買超,訊號更具可信度。
法人偏好「低風險、趨勢剛起步」的位置進場,而不是市場最熱的高點。這也是為什麼散戶如果能理解這些技術型態,就能更容易跟上法人腳步。
散戶要模仿法人,最重要就是「分批」。例如你看到某檔股票,投信連續買超五天,可以先買個一成部位,等趨勢確認,再逐步加碼。這樣就算第一筆錯了,後面還有空間調整。
至於下車點,法人通常會在「季底、年底」或「指數到了一個關鍵位置」做結帳。K線會出現「放量長黑、連日賣超」的訊號。散戶只要觀察到投信或外資開始連續賣超,就要有警覺,提前獲利了結。
學習法人布局智慧 突破散戶盲點
其實散戶在市場上會賠錢,最大的原因就是「憑感覺操作」,看到漲就追,看到跌就砍,完全沒有計畫。再加上缺乏風險控管,常常一筆單就重創了整個資金,這就是多數投資人最大的盲點。
余博認為,散戶常有以下四大困境:1.進場點不準,常常錯過最佳買點。2.趨勢方向不明,難以看清未來產業機會。3.技術指標繁雜,不知如何判斷買賣時機。4.資金配置錯誤,導致風險無法控制。
因此,余博設計《法人贏家布局》課程的核心,把法人操盤流程,從研究→策略→資金管理→風險控管,轉化成散戶也能用的工具與方法。帶領學員學習法人布局智慧,透過資金流與產業趨勢分析,先人一步掌握市場方向。
這套《法人贏家布局》課程,包括法人選股技巧、K線籌碼判斷買賣點、資金配置及風險控管,等完成學習後,建構法人投資思維,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不再只是憑感覺進出,進一步從「追漲殺跌」轉變成「有策略、有紀律」的操盤者。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12期] 👈點紅字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