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這座陪伴市民20年的都市綠洲,在昨日以嶄新面貌重新對外開放。公園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特殊位置:它位於每日處理約20萬噸生活污水的內湖污水處理廠廠區上部。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表示,這項工程是市府推動公共設施創新再生的最佳典範。
全新園區設施多元,滿足各年齡層需求:
青少年與成人: 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等充滿挑戰性的設施。
親子家庭: 規劃戲水池、共融式遊具,讓孩童能安全玩樂。
銀髮族群: 增設體健設施,鼓勵長者保持活力。
李四川副市長強調,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的啟用,不僅是提升市民休憩品質,更是具體實踐「全民共享、世代同樂」的城市願景。
導入綠能與循環經濟:落實韌性城市理念
本次翻新工程不僅在遊憩設施上創新,更著重於「韌性城市」與「永續發展」的理念:
再生能源示範: 園區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水資源再利用: 利用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打造生態示範池。
循環經濟實踐: 工務局長黃一平補充,施工過程將拆除的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基礎,並將老舊管線創意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成功實踐「減廢再生」精神。
衛工處長黃群表示,工程自113年12月開工,如期於114年8月底如質完成。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已成為結合環境教育、再生能源示範與全民休閒的複合式公共空間,是臺北推動減碳永續的重要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