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大學與跨校青年攜手守護海洋,在觀音草漯海岸投入淨灘行動。
為響應「國際淨灘日」,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辦、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承辦的「桃連青年志工中心」近日集結近百名青年志工,齊聚桃園觀音草漯海岸展開「全民淨灘運動–清除海廢大作戰」。參與學生來自中原大學、中央大學、文化大學、清華大學及南崁高中等校,以實際行動為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本次活動突破以往志工組成的單一樣貌,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齊心投入,無論性別皆展現同樣熱情。志工們戴上手套、揮汗撿拾寶特瓶、外帶餐盒與塑膠垃圾,呈現青年世代守護環境的決心與行動力。
中原大學帶領青年志工不畏烈日,攜手淨灘守護生態。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表示,短短數小時內,志工們共清理出 145 公斤海洋廢棄物,其中外帶餐具數量最多,高達 200 件,另有 187 個寶特瓶及 129 個瓶蓋。驚人的數據不僅揭示日常便利生活背後的環境代價,也引發青年對減塑行動的深刻省思。
觀音草漯海岸擁有獨特的沙丘與潮間帶地形,更是候鳥遷徙的重要棲地,但受海流與地形影響,垃圾長年堆積,生態壓力沉重。此次活動特別融入「海洋五感儀式」,讓青年透過五感體驗海洋之美與其脆弱;同時導入國際 ICC 評量量表,系統化辨識垃圾種類與來源,讓環境教育從一次行動延伸為長期責任。
志工們清理出 145 公斤海洋廢棄物,展現青年守護環境的決心。
另外,活動也結合「海廢創作」,將漂流浮球等廢棄物改造成藝術作品,有的象徵人與自然的拉鋸關係,有的轉化為繽紛創意品。參與青年表示:「當廢棄物被重新賦予價值時,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一種守護環境的實踐。」
自 2019 年起,中原大學承接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桃連青年志工中心」,持續推動多元志工服務,鼓勵青年關懷公共議題並付諸行動。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杜哲怡強調,本次行動展現青年守護海洋的力量,更讓環境教育轉化為持續性的社會責任。
中原大學青年志工發揮巧思,將海廢漂流浮球轉化為創意作品,賦予廢棄物新價值。
中原大學指出,未來將持續透過志工服務、課程設計與跨校合作,推動由校園向社會擴展的關懷行動。今年適逢創校 70 週年,10 月 19 日將舉辦「中原70・攜手同舟-服務學習成果發表暨市集活動」,邀請各界共同見證青年以行動落實「教育即服務」精神,讓守護環境與社會關懷的理念持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