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曉君為民眾說明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症是最常見造成經血過多的原因。(圖非當事人)
經血過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病灶,台中林新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曉君醫師表示:其中以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症是最常見造成經血過多的原因;此外,各種子宮腔病灶如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都常有不正常出血或經血過多的表現。偶發的經血量多,經期過長不停,通常是荷爾蒙失調造成,通常以藥物治療就有效。當每次月經量超過80毫升,量多時須2小時內更換衛生棉,就會造成貧血;經血量過多並持續發生,通常有子宮病灶,應儘早接受婦科超音波檢查,釐清原因。經血量過多除了造成貧血外,子宮腔病灶也會影響胚胎著床;不孕患者合併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若能接受精準的子宮鏡手術完全切除病灶,手術後可明顯提升懷孕率。子宮內膜增生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可阻斷子宮內膜增生進展成子宮內膜癌。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腫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子宮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楊曉君醫師:依生長位置不同,可分為子宮黏膜下、子宮肌層間,以及子宮漿膜下三種類型。不同部位的肌瘤會造成不同症狀:黏膜下肌瘤直接影響子宮內膜,會造成經血量多、易影響月經排出,造成經痛、不正常出血,最適合接受子宮鏡手術;肌層間肌瘤最常見,很大時才會造成子宮腔變大,影響到月經量。而漿膜下肌瘤長於子宮外側,不影響子宮內膜。當肌瘤造成貧血、疼痛、不孕或壓迫膀胱或腸道,造成頻尿或便秘等困擾就建議手術。
什麼是子宮鏡手術?
楊曉君醫師:子宮鏡手術是一種接近無創的治療方式,透過內視鏡經陰道直接進入子宮腔,可清楚觀察子宮腔病灶並精準切除,無傷口、恢復快。子宮鏡手術可用於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切除黏膜下肌瘤、子宮腔沾黏分離、子宮腔先天異常整形(如子宮中膈切除,有助懷孕),子宮腔後天異常整形(如治療剖腹產後子宮缺陷造成的子宮腔積血,經期過長),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等。手術要安排在月經週期的早期,此時內膜薄、操作易、出血少、可減少內膜破壞。
楊曉君醫師表示:當進行子宮鏡手術時需灌水至子宮腔,就會有水中毒的風險,當黏膜下肌瘤越大,肌瘤埋入子宮肌層越多,手術難度越高,水中毒的風險也會提高;愈大的肌瘤手術中出血控制越困難,操作空間越少,也更容易造成子宮穿孔的風險。困難的子宮鏡手術只有少數專精於此的醫師,方能完成。
子宮鏡手術如何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
楊曉君醫師:當黏膜下肌瘤完全位於子宮腔時,很小就會造成貧血。當黏膜下肌瘤有部分未突入子宮腔,而是埋入肌肉層時,要能精準找出肌瘤與子宮肌層界緣,將肌瘤完全切除是手術的目標,如此才可有效治療經血量過多及改善胚胎著床,切除不完全,症狀改善有限。當黏膜下肌瘤突入子宮腔<50%時,要有高明的子宮鏡手術技巧,方能將肌瘤完全切除。各種黏膜下肌瘤若能儘早接受子宮鏡手術,手術較容易,耗時短又安全,也不容易傷到子宮內膜,因此只要發現黏膜下肌瘤,就接受子宮鏡手術,是明智的決定。當黏膜下肌瘤大於4公分時,手術難度較高,常需分次手術。
【特殊案例分享】
32歲特大的子宮黏膜下肌瘤經子宮鏡手術,保住子宮順利當二寶媽
一位32歲的女性患者,長期受到經血過多與嚴重經痛的困擾,並合併極嚴重的貧血,婚後多年未能順利懷孕,楊曉君醫師分享案例在其他醫療院所就診時進行超音波檢查,被確診為子宮腺肌症,接受各式藥物治療,但依然常常血崩,因此被建議切除子宮。患者來到楊曉君醫師門診,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有一顆罕見超大約10公分的黏膜下肌瘤,正常的子宮部分因肌瘤太大被橕的很薄而不明顯,若以經腹超音波檢查,很容易誤認是子宮腺肌症。經子宮鏡檢查確認為黏膜下肌瘤後,接受子宮鏡手術。通常5公分以上黏膜下肌瘤就不易進行子宮鏡手術,病患因黏膜下肌瘤過大,肌瘤中間已有部分壞死液化有利子宮鏡手術的進行,經兩次子宮鏡手術配合肌瘤鉗的使用,最後完全切除肌瘤。令人欣慰的是,患者在手術後數月便順利懷孕並成功產下健康寶寶,不僅經血量與經痛問題大幅改善,更保留了寶貴的生育能力。
沒有性經驗患者也可進行子宮鏡手術
對於未有性經驗的女性,若有子宮黏膜下肌瘤,楊曉君醫師表示也可以子宮鏡手術來治療。此時,通常會選用較小的鴨嘴及較小的子宮鏡進行手術,通常4公分以下完全位於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一次就可切除乾淨。楊曉君醫師分享,曾一名29歲服務於醫學中心的女醫師,近2年來經血越來越多,手術前幾個月每次月經來就血崩,嚴重影響工作,檢查發現是一超過5公分約40%突入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位置在子宮底部且鄰近輸卵管開口,子宮鏡手術難度極高。服務醫院的醫師建議剖腹切除肌瘤,因手術進入子宮腔,未來子宮腔變形機會高,需進行子宮鏡手術重建子宮腔。楊醫師表示考量患者沒有性經驗,且仍有未來生育需求,為兼顧手術安全與生殖功能保存,楊醫師採用極細子宮鏡進行分次切除,經三次子宮鏡手術,將肌瘤完全切除,並保持子宮腔完整。楊醫師指出,這個案例展現了子宮鏡手術的優勢,雖經三次子宮鏡手術,但病人手術不適極低,手術隔天就可工作,避免剖腹手術的疼痛,腹腔黏連及子宮腔變形的風險。
子宮鏡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症
楊醫師:子宮腺肌症是指原本應位於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組織,異常侵入子宮肌肉層的疾病,是一種長在子宮肌肉層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呈現彌漫性分布,邊界不清楚,無法手術切除乾淨。隨著疾病嚴重度的增加,經血過多、痛經、不孕症也更明顯。當子宮腺肌症造成不孕症時,常需進行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要使用停經針壓低子宮腺肌症的活性才易成功著床。當病灶有明顯的侷限性時,剖腹減積手術,有利於懷孕,但會增加懷孕生產時子宮破裂的風險。楊醫師表示:對無生育需求的子宮腺肌症患者,當貧血痛經無法藥物控制時,通常會建議子宮切除。熟悉子宮鏡手術的醫師可進行子宮內膜切除術及部分子宮腺肌症切除,可治療經血量多、貧血;配合子宮內投藥(mirena 避孕器),對痛經貧血通常會有滿意的療效。
經血過多儘早檢查儘早治療
持續的經痛與經血過多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表現,甚至導致慢性疲勞與心理壓力。貧血更會造成疲勞、頭暈、呼息喘、心悸等症狀。楊曉君醫師提醒女生朋友們,長期貧血會加重心臟負擔,造成心臟擴大,甚至心臟衰竭。對各種經血過多的子宮病灶,都有機會接受無創的子宮鏡手術獲得改善,對子宮內膜增生患者,儘早接受子宮鏡手術,可阻斷子宮內膜增生進展成子宮內膜癌。因此,女性若出現經血過多、經痛或不孕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以維護健康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