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作戰瞄準美國治安? 加州47號提案遭嘲諷「零元購」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9-22 20:25

美國加州於2014年通過第47號提案(Proposition 47,Prop-47),將一些非暴力犯罪歸類為輕罪,特別是涉及毒品的案件以及金額低於950美元的盜竊都不再以重罪起訴。

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同時也是知名保守派活動人士Charlie Kirk遭槍擊身亡,包含BBC等國際媒體在內,都直言美國正處於危險的十字路口。近年在美中關係角力下,美國治安現況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中國社群平台的討論熱點,除了槍枝問題,加州2014年11月4日通過的第47號提案(Proposition 47,Prop-47)被中國網友以「零元購」嘲諷,更是一個鮮明案例。

該法案以「刑事判決・輕罪處罰・倡議規約」(Criminal Sentences. Misdemeanor Penalties. Initiative Statute)為主題,將一些非暴力犯罪歸類為輕罪,特別是涉及毒品的案件以及金額低於950美元的盜竊都不再以重罪起訴。立法者的初衷是為了紓解加州監獄人滿為患的困境,避免將大量輕微犯罪者關進監牢,進而消耗龐大司法資源。

此提案希望將重心轉向康復與再犯預防,例如藥物治療、心理健康照護以及社區服務。支持者認為,這樣的改革能讓量刑更具比例性,避免小錯釀成一生難以翻身的「重罪烙印」,某種意義上也是對人權的追求。

不過,隨著時間推進,在疫情後以及「Black Lives Matter」等人權運動期間,加州治安問題則被放大渲染,「零元購」成為中國社群的熱門話題。以往「零元購」是指在購物時利用優惠券、折扣等方式,使商品價格降至零元;但第47號提案通過後,許多抖音、微博短片瘋傳所謂的「搶劫實錄」,聲稱在第47號提案後,盜竊不僅「合法化」,甚至導致犯罪氾濫、社會失序,單純的「零元購」消費行為,進一步演變成為網路迷因,嘲諷加州因為法案推動,衍生出「合法偷竊」的亂象。

對此,有一名網友(@JXX1747873)在《X》上面分享了他的統計研究數據,指出加州的在出實施47號提案後,當地的犯罪率並沒有顯著的增長。多數在中國社群平台流傳的影片看似聳動,實則缺乏完整脈絡,當中不乏10年前的舊影像,以及經過剪輯與合成,但卻被冠上「美國末日派對」、「自由主義崩潰」等聳動標題,透過網路迅速擴散,這些迷因更經常伴隨著種族化的嘲諷。抖音常見的手法是將洛杉磯街頭的遊民影像與陰沉音樂拼接,然後加上標語,「第47號提案後的美國:小偷取代勞動者。」只要出現非裔美國人的身影,留言區往往充斥著惡意譏笑,有人戲謔「反正去搶就好,沒人敢抓」,甚至將黑人群體整體妖魔化為「靠偷竊生存的人」。

研究發現,第47號提案並沒有導致加州犯罪率顯著上升。一份比較不同州搶劫趨勢的雙重差分研究指出,加州在提案後的走勢與對照組幾乎一致,並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值遠高於0.05)。另外,經過多變量回歸分析,也推翻了「黑人比例與犯罪率高度相關」的說法,這意味著,將治安問題簡化為種族刻板印象,完全站不住腳。

不僅如此,提案所挹注的康復與社區支持計畫,實際上帶來了正面成效。數據顯示,參與相關計畫的人群中,無家可歸率下降了六成,失業率減少五成,再犯率僅7%,遠低於全州普遍35%至45%的水準。他表示,「真正的改革不是放縱犯罪,而是尋找更具建設性的替代方案,讓輕微犯罪者有機會重新融入社會,而不是陷入監禁與再犯的惡性循環。」

研究指出,當「零元購」被塑造成一場「合法搶劫的嘉年華」,當鏡頭刻意聚焦於非裔群體,當評論區的冷嘲熱諷以「治安崩壞」之名大肆流傳,外界更需要警惕: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政策批評,而是一種「幸災樂禍式」的消費,一種藉由貶低他者而獲得虛假優越感的「阿Q精神勝利法」。

對比第47號提案衍生的後續網路效應、社群平台擴散,提案真正帶來的改變,確實有可能因為「迷因」而被誤導。BBC美國特派記者Katty Kay於Charlie Kirk槍擊案發生後的一篇評論中提到,美國前國防部長Bob Gates曾告訴她,美國國安面臨三大威脅,分別是崛起的中國、衰退的俄羅斯,以及美國自身的內部分裂。她指出,「美國的對手深知分裂對這個超級強權的傷害,他們在網路上竭力讓人們的距離進一步拉大。而美國人讓他們輕易就做到了。」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