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前排左起博太策略長黎建君、海百川資本總監劉紹雄海百川資本總監劉紹雄、中華民國開放性製藥研究協會協會秘書長陳全文、香港製藥聯會高級執行董事陳素娟。後排左起博太生技股東及董事長特助、資育股份有限公司顧問蕭傳儀、台灣牛樟芝創辦人及董事長與技術長、諾佛葛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亞太區業務總監曾宣凱。
樺加沙颱風來襲前夕,週(9/21)五在台北建國南路一段福容飯店有一場由香港海百川資本舉辦的「台灣生技遇見國際資本」餐會,與會來賓包括香港製藥聯會、中華民國開放性製藥研究協會以及產業界代表等。協會秘書長陳全文指出,目前正結合產官學等多單位建構新藥臨床統一窗口,加速新藥發展。
海百川資本總監劉紹雄表示, 2020疫症COVID19、全球人口老化令各社會重視醫療醫藥的重要性。台灣令人羨慕的地方,是2400萬人口卻孕育大量科研人才,出口高科技產品貢獻世界。台灣擁有肥沃農地、亞熱帶氣候、農業高科技、中西醫科研人才、成熟GMP藥廠生態群、成本優勢、以及傳統亞洲醫藥的知識,假若發展植物藥(Botanical Drug)當可顛覆化學合成的西藥。例如用來烹煮華人垂涎三尺滷水鵝/蛋的八角,竟是克流感(港稱:特敏福,Oseltamivir/Tamiflu)的原材料,可抑制COVID19等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正當此時,美元減息通膨貶值,國際資金、家辦直投、製藥集團、中西醫師,不斷於亞洲尋找潛力的生技投資項目…下一個台積電在那?
中華民國開放性製藥研究協會協會秘書長陳全文指出,新加坡與韓國為推動生技產業,積極立法,例如韓國近期完成「生物製藥產業快速發展戰略」,包括加速審批流程、檢驗人力強化、法規鬆綁等。反觀台灣是植物新藥最具發展潛力,包括農業科技與相關產研人力,但行政部門仍各自為政,缺乏統一運作效益,目前協會結合產官學等單位推動相關法案,尤在臨床階段能夠設立統一窗口,快速取得相關數據,接軌國際認證,才能將台灣生技發揚光大。
諾佛葛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亞太區業務總監曾宣凱表示,該公司係代表澳洲三大藥廠,主要業務就是幫助台灣新藥公司取得藥證,目前澳洲新藥申請時間較快速,且相關數據獲美FDA認可,已有不少台灣新藥公司採這條路徑發展。
此外,參與餐會尚有研發失智症植物新藥的博太生醫、台灣牛樟芝植物新藥以及資育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