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宜蘭縣府消防局)
宜蘭縣政府於114年9月17日至19日辦理「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海嘯救災動員演練」,結合中央機關、國軍、縣內防救災編組機關、民間團體及國際救援隊伍,共動員超過1,300人,歷時3日,採半預警、無腳本方式進行,透過實兵操演全面模擬大規模震災情境,驗證各項應變機制及跨單位整合應對能力,展現宜蘭縣強化災害韌性的具體成果。
本次演練主要境況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進行模擬,參酌災害潛勢,以琉球海溝發生芮氏規模8.5地震為主要境況,地震發生後引發海嘯,約20分鐘左右侵襲宜蘭縣五結鄉、壯圍鄉沿海部分地區,該境況所衍生的議題,首先透過討論行演習的方式,由內政部及宜蘭縣政府於114年9月3日辦理桌上型兵棋推演,採用HSEEP方式進行,由參與人員即時下達狀況、即時討論、即時提供對策,並針對所提措施立即進行檢討,所得之結論都將進一步於9月17至19日以實作方式驗證。本次實作演練將救災支援集結據點設於宜蘭運動公園,另依推估之災情,以不壓縮時序方式於宜蘭縣多處實施分區演練,演練項目及地點如下:
一、海嘯疏散及撤離演練:於五結鄉孝威國小、錦眾村、新南國小、新南村等地辦理。
二、大規模收容作業演練:於宜蘭運動公園體育館實施。
三、評估、搜索及救援(ASR)演練:於牛鬥橋、台化龍德廠、五結鄉親水路集合式公寓、員山鄉盈昌砂石廠等地實地操演。
四、災難醫療隊(DMAT)災害緊急醫療應變演練:宜蘭運動公園風雨籃球場旁。
五、海嘯動態應變演練:於宜蘭科學園區實施。
六、雪山隧道道路封閉及交通管制。
七、「國際救援隊來臺救災接待及撤離中心」Reception/Departure Centre, RDC)演練:於蘇澳港辦理。
(圖/宜蘭縣府消防局)
本次演練動員中央、國軍、地方政府、公所、非政府組織成員、民間事業單位、志工團體,總計約1,300人以上,所有境況均採實地、實物方式操作,演習開始時間亦採取半預警方式,中央未事先告知時間,於9月17日上午以災防告警系統發布演習狀況開始。
9月17日上午壯圍鄉、五結鄉民眾收到細胞廣播之簡訊,同時聽聞各分駐、派出所發出防空警報系統之海嘯告警聲響後,壯圍鄉新南村、東港村及五結鄉錦眾村民立即進行疏散,部分人員逃往三樓以上建築物,部分人員在壯圍鄉、五結鄉公所指揮及村、鄰長協助下,往公館國小、新南國小及孝威國小三樓以上建築物避難,同時間於五結鄉麥迪康工廠及慈愛養護院等,亦由工廠員工、移工及長照住民進行垂直疏散作業,過程逼真寫實。
宜蘭市公所利用本次演練機會,首次進行防災協作中心開設演練,並於17日晚上至18日早上,辦理大堆模收容演練,也是首次採取跨夜收容之方式,獲得參與民眾之好評。宜蘭縣政府於災害發生後,確認轄內災情嚴重,立即於宜蘭運動公園開設救災支援集結據點,國內及國外各搜救隊伍、民間團體等於該據點進行集結,並由宜蘭縣統一派遣。
(圖/宜蘭縣府消防局)
17、18日由國內數十個搜救隊伍,及菲律賓、斐濟、韓國、德國、土耳其、英國、日本等搜救隊伍,前往台化龍德廠PTA廠、五結鄉親河路集合公寓、員山鄉砂石場、大同鄉牛鬥橋等地進行搜救任務,期間各搜救隊伍面臨的模擬災況相當有挑戰性,除需實際破壞建築物本體外,各種支撐、挖掘、探測等專業搶救技巧均派上用場,牛鬥橋橋下模擬海嘯過後有數十輛汽車翻覆待援等之場景,各搜救隊伍均表示,擬定境況非常逼真,堪稱歷年最佳,過程雖然辛苦,但有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感謝中央及宜蘭縣的用心設計。
歷經多天的演練後,總統賴清德於9月19日親自蒞臨,於宜蘭科學園區視導海嘯動態演練,並前往宜蘭運動公園視導至各個演練項目。林茂盛代理縣長表示,地震、海嘯災害來得突然,唯有平時扎實整備,方能於關鍵時刻迅速反應。縣府將強化協調聯繫、整合資源作業,健全各項應變與恢復機制,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及基礎設施能有效防護,中央及宜蘭縣都將繼續全力以赴,守護家園,打造永續、安全、韌性的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