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專家齊聚 分享支持性就業與職場心理健康策略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5-09-19 23:22

「2025精神疾病病人職場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研討會」於台北隆重舉行,研討會由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主辦、眾多專業團體協辦,聚焦於精神疾病患者在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並探討企業支持策略與自殺風險預防,會中邀請來自瑞典與日本的學者,分享跨國政策與實務經驗,衛福部桃園療養院也介紹其推動的「精神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方案」,協助病友融入職場,實踐「希望(Hope)、賦權(Empowerment)、自我責任(Self-responsibility)」與「有意義角色(Meaningful Role)」的復元理念。

桃療指出,目前國際上常見且被證實能提升精神障礙者的長期就業穩定性的支持模式包括:l Individual Placement and Support (IPS):先安排工作,再透過持續訓練協助適應。l Interpersonal Skills Enhancement (ISE):著重強化職場人際互動與壓力管理。l Choosing, Getting, Keeping (CGK):協助個案選擇合適工作、獲得並維持職務。

職能治療科主任王三平分享精障者復元,以職能工作為核心的支持模式(桃療提供)

職能治療科主任王三平分享精障者復元,以職能工作為核心的支持模式(桃療提供)

共通處為重視以工作為核心的支持,更強調持續性的服務與職場適應,為精神健康復元者提供多元化的就業途徑。與會專家也提醒,大眾應理解「職場心理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是能有效面對壓力、發揮潛能,並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狀態。

桃療職能治療科主任王三平提醒企業與機構等組織可透過合理調整工作內容、改善溝通機制與建立支持措施,營造友善的職場環境;而個人層面則可從正念訓練、規律運動及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來提升心理韌性與職場適應力。

本次研討會不僅提供跨專業交流的平台,更是社會共同關注「職場心理健康」與推動「精神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的重要里程碑。與會團體呼籲,未來應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打造更具包容性與支持性的勞動環境,讓每一位有精神健康挑戰的個人都能安心工作,發揮所長。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