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在南港台北總部與研發大樓博太公司的會客室裡,董事長徐宜生緩緩走過來,耳畔傳來他爽朗的笑聲。這位過去在財經雜誌上被譽為「零售業通路第一戰將」的企業家,身上已然沒有了昔日的銳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容與篤定。
彼此沒有太多寒暄,董事長直接坐下,彷彿老友般,揭開他人生精彩的序曲。
零售戰將:每個轉折都是契機
「我在通路業待了快四十年,從台灣第一家日式超市,到世界最大的倉儲量販店,每一個轉折,都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契機。」徐董輕啜一口茶,娓娓道來。他回憶起自己三十多年前,參加日商超市的面試,在三百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僅有的四名錄取者之一。而他,是唯一不會講日文的。這份不諳語言的「劣勢」,反倒成了他毅力與學習力的最佳證明。
加入萬客隆 蛻變成經理人
然而,真正蛻變,是徐宜生從加入荷蘭量販巨頭萬客隆(Marko)開始。他笑說,當年投了三次履歷都石沉大海,最後索性直接跑到公司「毛遂自薦」。這份膽識,竟讓他獲得了與荷蘭總經理Piet Klaver面試的機會。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總部大老闆的一句話。那時他已是食品經理,為了節省時間,他親自跳上堆高機卸貨。「你的職務如果只是來開堆高機,公司就不用花這麼多錢請你來。」老闆這番話,猶如當頭棒喝。他懂了,身為管理者,最重要的不是親力親為,而是「適材適所」,善用團隊的力量。
這份體悟,他在高雄擔任店總經理時,得到了最大考驗。面對當地議員以工業用地不能進行商業行為為由的頻頻攻擊,他沒有退縮,選擇與在地媒體、政壇人士搏感情。他坦言,那段時間為了應酬,體重一度飆破一百公斤。而最驚險的一次,是某位立委發動群眾,揚言要將店面圍剿到關門。在對方好心勸說「鐵門只要放下來十分鐘就好」時,他依然堅持:「我一旦關門了,就代表我們是違法營業。」最後他請來鎮暴警察,強硬地挺過難關。這份堅持原則與不畏挑戰的性格,已然在他骨子裡根深蒂固。
速度激情騎士: 讓汽油流淌在血液裡
隨著事業版圖擴展到中國大陸,他再次面臨巨大的文化衝擊。他形容每次從香港坐火車前往廣州時,都像是走過「奈何橋」。橋的那頭是香港的燈火輝煌,這頭則是中國大陸城市底層的貧困與盲流。這份強烈的對比,讓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觸。而後,他將事業重心轉到大潤發,與團隊一同見證並參與了中國大陸經濟的騰飛,將大潤發從一家店開展到兩百多家,締造了年營收數千億人民幣的商業傳奇。
許多人難以想像,這位曾經在商場上運籌帷幄的企業家,私下竟是個熱血沸騰的重型機車騎士。他笑著說:「我血液裡都是汽油。」他從30歲起就開始騎車,歷經了從「飆車族」到「騎帥不騎快」的轉變。對他而言,重機不只是速度與力量的展現,更是一種自由的釋放。
他從18歲拿到駕照後,人生便與重機結下不解之緣。25至35歲是他的「飆車族」年代,追求速度與極限;35歲後,他開始鍾情於歐美車系,享受馳騁的快感;45歲到55歲,他則轉向哈雷與印地安,領悟了「騎帥不騎快」的哲學。
這份熱愛,也讓他把騎車昇華為一種文化。他不僅是台、港、澳印地安機車(Indian Motorcycle)的總代理,更發起「點亮台灣」等活動,帶領車友深入台灣鄉鎮,用鏡頭記錄美景,用熱情溫暖在地。他回憶起帶中國大陸車友深入美濃,看見他們被台灣濃厚的人情味感動到落淚,那一刻,他體會到「文化交流」的真正力量。
健康樂齡人生: 退休不是結束 是重新開始
當人生來到巔峰時,命運卻給了他一個重大的考驗。2013年,他被診斷出唾液腺癌。那一年,他做了35次的電療,也因此提前從大潤發退休。他坦言,從日理萬機的總經理,到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巨大的落差讓他產生了真實的「空洞感」。
然而,他沒有被擊倒。他從重機的「樂活(LOHAS)」精神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樂活不只是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自我實踐,包含健康、快樂,以及持續挑戰。他發現,與其消極地養老,不如積極地讓人生「重新開始」。他開始打球、調整作息,將生活重心從工作轉向健康。他領悟到,人生的後半場,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意義。
博太生醫: 追求銀髮人生的尊嚴與生活品質
在尋找人生第二個志業時,他看見了台灣社會即將面臨的高齡化挑戰,敏銳地意識到,失智症將成為未來最沉重的社會負擔。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投入博太生醫,這家專注於植物新藥研發的公司。最初徐宜生也僅是個投資者,剛好公司創辦團隊發生變化,他自嘲或許是年紀最大,也或許是他擁有零售通路的經驗,被趕鴨子上架接下董事長職務。
徐宜生將博太生醫的發展藍圖劃分為三個階段,他深知新藥公司「本夢比」的困境,公司要有基本的營收才能生存走得長遠,因此將公司旗下產品劃分三大部分,其一是保健品,提供已通過檢驗的保健品,作為公司穩定的現金流,「以短養長」;其二是醫材,研發具備醫材等級的產品,透過授權獲得收益;其三是新藥,最終目標是植物新藥,特別是阿茲海默症的藥物。
徐宜生特別強調了植物藥的獨特優勢。他解釋,相較於一般化學藥物,植物藥的研發有機會走FDA的「綠色通道」。因為許多天然植物成分已有長期的人體使用經驗,具備更高的安全性。這使得他們在正式進入臨床試驗前,就能先透過「人體使用經驗」獲得初步數據,大大縮短研發時程。他相信,結合台灣在農業科技與AI方面的優勢,植物新藥有機會成為繼半導體之後,台灣「第二個護國神山」。
建構全球植物新藥大平台
徐宜生深知「成事在人」的道理,企業成功最重要是經營團隊的建立,且植物新藥不僅僅在研發,法規、通路以及資本市場都是相當專業重要的一環,因此在資本市場博太有副董事長楊文達、研發找了吳啟裕博士擔任研發長,近日更延攬中研院前副院長王惠鈞進入董事會。徐宜生自豪的說,博太不僅要成為植物新藥領導廠商,更要建構全球植物新藥大平台。
他進一步闡述博太生醫在失智症新藥研發上的獨特路徑。與傳統小分子藥物從零開始的漫長研發不同,博太生醫的植物新藥,源於台灣豐富的中草藥與天然物資源。他認為,台灣擁有完善的農業基礎,可依循GACP(良好農業規範),從源頭確保藥用植物的品質與一致性。這份「從田間到實驗室」的垂直整合能力,是許多國際大廠難以比擬的。
生命第二曲線 志業非事業
徐董透露,目前博太生醫已與四家台灣頂尖醫院,且擁有失智症中心展開合作,進行300人規模的人體研究。這項研究的數據不僅將為未來的新藥臨床試驗提供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能證明其在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病、改善病程上的潛力。他深信,植物新藥的副作用較小,且安全性高,若能成功,將能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同時也能大幅減輕健保與家庭的負擔。
他將自己經營通路事業的經驗,融入到新藥研發的行銷與策略中。他認為,新藥開發不僅是科學家的事,更需要具備市場佈局與資本運作的思維。因此,除了專注於核心研發,博太生醫也積極尋求與國際藥廠的合作,期盼在完成2B臨床試驗後,能將台灣的植物新藥推向全球市場。對他而言,博太生醫不只是一家生技公司,更是他後半生實踐「樂活」與「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志業。
在專訪最後,徐董總結了他的信念:「我希望自己不只是經營事業,而是全心投入,讓銀髮族享有尊嚴與品質的幸福生活。」他將過往在商場上的智慧,轉化為對社會的關懷。從零售的戰場,到生命的第二曲線,他始終保持著那份熱情、那份堅持,以及那份對未來的樂觀。他的人生故事,不僅是一則成功的商業傳奇,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每個人都能活出「樂齡人生」的無限可能。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08期] 👈點紅字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