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市市定古蹟大甲梁宅瑞蓮堂,創建於1911至1914年間,2011年所有權人委託李乾朗教授進行整體建築空間調查研究計畫,為後續保存工作奠定基礎資料,瑞蓮堂並於2016年指定為市定古蹟。
近年來,臺灣在傳統建築彩繪的保存與修護領域有顯著的成長,為保存瑞蓮堂建築裝飾藝術-彩繪、剪黏、泥塑及濕壁畫等珍貴文化資產,台灣梁氏比美公脈下宗親會積極提送調查研究計畫、自籌經費,並經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向文化部爭取補助經費,於2024年7月正式簽約,委由專業彩繪修護師李志上主持及其修護團隊名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展開宅第全區彩繪價值研究、劣化調查與未來的修護規劃設計。
歷時一年調查,團隊成員陳姿晴發現正廳木棟架彩繪為1914年由臺中石岡劉沛與鹿港郭家郭啟薰兩方畫師同時對場競藝,可說是目前臺灣建築彩繪史中為數不多且保存較早的對場作品。剪黏與泥塑壁畫部分,專攻壁畫修護的林欣亞則從歷史文獻的梳理與現場印證,發現第一進有疑似1914年唐山匠師製作的灰塑水車堵,以及1923年李進益(鰲峰蕭生)兩個時代所作的剪黏與泥塑壁畫。從選用絲瓜絡、日本「德利」清酒瓶、玻璃絲等材料的運用,反映出當時社會物資流通和跨文化交流的時代背景,匠師巧妙結合在剪黏與泥塑壁畫中,更展現早期工藝創新與環境適應能力。
「臺中市市定古蹟大甲梁宅瑞蓮堂彩繪調查研究暨修護設計規畫委託案」公開說明會,訂於9月13日在大甲農會召開,吸引梁家族人與在地文史工作者,修護專業人員等民眾,前來參與關注成果。說明會中為提升民眾參與感與文化認同,名襄文化彩繪修護團隊特別製作動畫推廣,記錄彩繪、剪黏及泥塑壁畫調查過程與藝術細節。目的在使梁家族人及觀眾能深入瞭解瑞蓮堂的文化價值,也能強化自身對臺灣建築彩繪史的認同與珍惜。
未來瑞蓮堂彩繪修護工程仍需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修護經驗與技術上的支持及經費上的補助,推動全案在原有彩繪部分以「治療性維護」與有歷史證據的「修護」原則,邀集修護師、傳統畫師與匠師共同參與,確保瑞蓮堂彩繪精華得以長久保存,持續展現臺灣傳統工藝的深厚底蘊與文化價值,為臺灣彩繪史書寫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