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季兒童群聚,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須提高警覺。圖/記者鄧富珍翻攝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校園中孩童的頻繁接觸引發了腸病毒疫情的再次關注。每年在九月之際,腸病毒的流行高峰通常會隨著暑假的結束而逐漸減緩,但今年卻出現了異常現象,病例似乎在開學後「延長賽」,令家長和醫療界高度緊張。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勇全提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與近期氣候變遷有關。隨著冬季時間縮短及氣溫波動不定,為各種病毒的存活和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今年流行的腸病毒D68型,表現出的症狀與以往不同,並不僅限於手足口病,而是近似感冒的咳嗽和流鼻水,容易讓家長誤判情況。因此,提醒家長不可掉以輕心在流行期更應保持高度警戒,以免延誤治療。
陳勇全醫師強調,預防腸病毒的根本措施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與已感染者接觸。校園是病毒擴散的場所,一旦發現有學生確診,必須迅速啟動隔離措施以防止進一步傳播。近年來,許多學校和幼兒園已建立健全的防疫規範,遇到病例時能迅速啟動停課或隔離機制,有助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雖說任何年齡層都有感染的可能性,但學齡前的幼兒受到的威脅最大。陳勇全醫師指出,兩歲以下的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一旦感染更容易出現重症風險。因而,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情況。若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和流口水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若出現全身無力或意識不清等更嚴重的情況,更是需要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為了提高家長的警覺性,陳醫師建議關注以下三點:1.手部衛生:用餐前、如廁後必須徹底洗手,並避免共用個人用品。2.注意症狀:若孩子出現發燒、喉嚨痛或流口水等情況,應及早就醫。3. 避免帶病上學:若孩子有疑似感染的症狀,應避免上學,以免傳染給同學。
新冠疫情期間因全民戴口罩、勤洗手,使得腸病毒的疫情有所減少,但隨著生活回歸常態,防護措施鬆懈,讓病毒也趁機捲土重來。陳勇全醫師呼籲,面對「延長賽」的腸病毒疫情,家長與學校必須攜手合作,堅持日常衛生習慣,加強防疫宣導,才能保護孩子平安健康度過這波疫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