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骨折不單是醫療問題 醫:更是家庭危機的引爆點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5-08-28 16:38

由漢銘基督教醫院陳志輝院長與彰化基督教醫院骨質疏鬆科主任陳志鎧聯合發起的「老年骨科的解決方案」健康講座,於8月2日至3日在彰基國際培訓中心熱烈展開,來自台南市基層診所的陳建宏骨科醫師,作為唯一受邀的基層醫療代表,以「從人性的角度談骨質疏鬆」為題,深入剖析高齡骨折背後的家庭危機,點出預防醫學超越醫療本身的深層意義。 

陳醫師憑藉長期門診經驗指出,高齡患者因跌倒確診髖部骨折,其傷害從非僅限骨骼斷裂,更會引發「三重崩解」:一是患者生活自主權的徹底流失,二是家屬照護壓力的陡升,三是患者長期健康狀況的不可逆退化。

多數患者與家屬在治療過程中,關切「保險是否理賠」,待治療進入階段性成果後,開立診斷證明申請理賠;然而,術後臥床復健、交通支援、營養補充、心理諮商等隱性花費,以及照顧者的心力耗損與人性折騰,往往被忽略,最終可能將整個家庭拖入深不見底的泥沼。

保單條文很難涵蓋骨折後的真實成本,髖部骨折患者通常需經歷至少3個月無法自行行走、6個月復健期,部分患者更需長期依賴輔具;若患者原本獨居,勢必面臨「誰來照顧」的難題。是由子女分擔?聘請看護?還是入住養護機構?在實際場景中,兄弟姊妹常因輪班、誰請假多、經費分攤等起爭執,夫妻間也可能因照護責任產生情緒摩擦,子女更可能因長期壓力面臨職涯中斷與心理折磨,這些人性與情感的衝突,從來不在健保或商業保險的保障範疇內。

為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現狀,陳醫師在門診中建立主動預防機制;對50歲以上患者,優先提供骨密度檢測機會,並給予個別化骨鬆風險評估與治療建議;針對已確診骨鬆或有骨折病史的患者,更設計自費整合套組,整合物理治療指導、營養補充、藥物諮詢與保險規劃建議,協助患者主動管理健康。

他特別提醒,骨質疏鬆是「沉默的疾病」,會在無聲中削弱骨骼強度,直至一次輕微跌倒或撞擊引發骨折,許多患者甚至在骨折後,才首次聽聞「骨質疏鬆」四字。面對家屬「預防方案是否值得」「檢查與藥物能否避免骨折」的疑問,陳建宏醫師的回答直擊核心:「預防成功的價值難以用數字衡量,但骨折發生後的代價,是任何人都不願面對的。」

沒有跌倒的老人,能自在逛市場、陪孫子上下學;沒有骨折的家庭,不必陷入照護輪迴。陳建宏醫師強調,自己已從「開刀醫師」轉型為「預防失能的守門人」與「預防醫學推廣志工」。中高齡家庭,應將「照顧風險」納入生活規劃,重新建構家庭支援系統與長照準備,核心目標應從「誰來照顧爸媽」轉變為「如何讓爸媽不用被照顧」。 

陳醫師最後總結,預防醫學的終極價值,在於「不讓災難發生」尤其在骨質疏鬆與骨折議題上,讓預防醫學脫離健康講座的口號,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共同語言,才是每個家庭最值得重視的「未來健康保障」。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