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新制上路 部桃PICC團隊助病人免住院打抗生素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5-08-14 10:09

健保新制上路  部桃PICC團隊(如圖)助病人免住院打抗生素

自2025年8月起,健保署正式實施「門診使用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給付新制,讓原本必須長期住院完成的抗生素療程,改在門診即可進行注射治療,病人不必佔用病床,也能獲得同等療效。衛福部桃園醫院14日率先響應政策,整合院內醫療資源,推出「PICC導管+OPAT」照護模式,讓符合條件的病人在安全評估下提早出院、回家治療,生活品質與醫療照護同步兼顧。

65歲的羅阿姨因腹膜透析引發腹腔反覆感染,需要長期靜脈抗生素治療,過去她只能一次次住進醫院打針,身心俱疲。得知新制上路後,原以為又得長住醫院,沒想到在部桃PICC醫療團隊的建議下,她選擇了置入PICC導管(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短期住院完成導管安置後,便能直接轉回門診規律接受注射,既減少住院天數與感染風險,也能安心在家休養。羅阿姨笑著說:「終於不用每天被針扎、也不用關在病房裡了,在家吃飯、睡覺都自在多了。」

PICC導管具備多項優勢,包括減少反覆穿刺的疼痛與靜脈損傷,一次置入可長期使用;導管維護流程簡單,在專業護理師定期評估下安全性高、感染風險低;完成置入後,病人生活不受限制,只需依門診追蹤治療即可。這項臨床工具與政策結合,讓長期靜脈治療有了更完善的配套。

部桃的OPAT照護模式由感染科鄭健禹主任、感染管制室陳正斌主任、結核科林倬睿主任及護理部陳素里主任領軍,並由專科護理師胡慧君、葉秀雯、盧俐妘等組成跨科PICC團隊,採行「醫病共享決策」(SDM)模式,與病人充分討論治療方案,未來更計畫與急診醫學部合作,讓病人在急診端即能評估是否適合置放PICC導管,縮短住院與治療銜接時間。

健保新制的核心目標,是釋放急性病床資源、減少不必要的住院,同時維持治療連續性與健保財務的永續。然而若缺乏相應的醫療配套,病人可能面臨用藥中斷的風險。PICC導管正好彌補了這項缺口,讓治療不中斷、生活不中斷。

部桃PICC團隊呼籲,民眾若自己或家人需要長期靜脈治療,應與主治醫師及專科護理師討論PICC導管的可能性。這不僅是治療方式的選擇,更是一座讓病人回家的橋樑,讓醫療從病房延伸到生活,真正實現「回家也能好好治療」。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