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石牌橋最早為一座木板橋,為連接士林、北投與今新北地區的重要通道。由於當時人車通行時常會搖晃,居民親切地稱之為「軟橋」。而現在,水利處在橋兩側,用一幅幅的壁畫,重新喚醒人們石牌橋的歷史記憶,每一筆每一色, 講述著屬於這裡的人情與時光。
這次石牌橋兩側堤壁彩繪美化工程,作品名稱為「紀念過去 編織未來」,由新銳插畫設計師許嘉晏操刀設計, 描繪軟橋地區的故事,設計師取材自中正高中出版的在地繪本《我的家不見了》,以書中角色小女孩「小米」、老樹爺爺與黑面琵鷺為核心,貫穿兩幅壁畫主題,分別象徵「過去」與「現在/未來」。
在過去篇中,畫面圍繞當地早期的意象,如鄉間田野、鳥語花香、福裕宮與三合院等具代表性的建築,並融入繪本中的角色——小米、黑面琵鷺 、老樹爺爺與居民,營造深刻的在地共鳴。其中,黑面琵鷺口中銜著星星,象徵傳遞希望,把過去的美好延續至今。
在現在未來篇中,黑面琵鷺持續帶著希望前行,畫面呈現現代住家、熟悉的福裕宮、長大的小米、依然屹立的老樹爺爺,以及與居民共同編織未來的星空與穿越時光的回憶之門。即便景物變遷,居民的記憶與情感仍延續不息。壁畫以抽象手法收尾,象徵在想像中編織未來、在記憶中銘記過去,傳達「傳承、自由、希望」的主軸精神。
石牌橋自清代中葉以來,歷經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一直是當地農民的日常要道,承載了無數先人足跡與生活記憶。而橋一旁設立的歷史文化告示牌,持續訴說這片土地的過往與人文風貌。兩側的壁畫不僅是一道風景,也是一段橋梁記憶的延伸。歡迎民眾前來駐足欣賞這段堤壁 ,共同感受屬於這座橋的歷史情懷與未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