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中山堂「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登場  六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聯手獻藝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08-08 19:52

為展現臺北市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上的豐碩成果,並推動市民對傳統工藝的認識與參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中山堂盛大舉辦「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此次展覽邀請本市六位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參與展出,期望透過藝師們的精湛作品與動人生命故事,引領民眾看見傳統工藝之光如何跨越時代,持續照亮生活。本展覽將自8月9日起至8月31日止,開放民眾免費參觀,並同步推出六場由藝師親自指導的特色體驗工作坊,邀請市民一同參與這場「藝在日常,手作傳光」的工藝盛會。

六項傳統工藝齊聚一堂 呈現跨時代的匠人精神

文化局局長蔡詩萍在致詞時表示,本次展覽以「文化裡的點燈人」為主題,旨在讓社會看見,在時代變遷、工藝面臨斷層的當下,仍有一群人願意投入一生守護傳統技藝。展覽內容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六項工藝與藝師的精彩作品,更涵蓋他們各自的人生故事與創作歷程,期盼透過社會大眾的參與,讓傳統工藝的火光愈來愈亮,持續傳遞這片土地上的溫暖與美好。

本次參展的六位藝師橫跨印鈕雕刻、斲琴技藝、繩結工藝、糊紙紮作與漆線佛飾等領域,包括:

印鈕: 廖德良藝師(民國98年登錄)

漆線: 顏金益藝師(民國102年登錄)

糊紙: 張秋山藝師、李清榮藝師(皆於民國108年登錄)

繩結: 陳夏生藝師(民國110年登錄)

斲琴: 林立正藝師(民國112年登錄)

藝師親授工作坊 激發民眾對工藝的熱情

除了靜態展覽,文化局更規劃了六場互動式體驗工作坊,讓民眾能從「聽」、「看」、「做」等不同層面,深入了解傳統技藝的歷史脈絡與生活意義。工作坊內容由藝師親自授課,涵蓋技藝介紹與現場示範,讓參與者透過親身實作,了解傳統工藝背後的文化內涵與心法。工作坊主題包含印鈕答客問、繩結飾物編製、水燈頭紮作、漆線飾品創作、紙馬糊製、斲琴講座及古琴欣賞等,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旨在引導不同世代的民眾,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激發對傳統工藝的好奇與熱情。

傳承文化記憶 讓傳統技藝持續閃耀城市

此次展覽不僅是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成果的階段性呈現,更是文化傳承扎根的重要推進。文化局自2008年起推動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與保存計畫,至今已累計完成24項無形文化資產及39位保存者或團體的登錄,涵蓋範圍從傳統工藝到表演藝術、民俗信仰。未來也將持續透過教育推廣、公開展演、跨域合作等方式,深化傳統技藝與現代社會的連結,讓文化記憶在時代洪流中持續閃耀。

本次展覽所有參與藝師皆是長年耕耘技藝的典範,也是城市文化光譜中不可或缺的星光。展覽期間皆免費入場,六場體驗活動也同步開放線上報名,歡迎市民朋友親臨現場,一同與工藝相遇、與文化同行。更多活動資訊請上設計臺北臉書粉絲專頁查詢,體驗課程報名與展覽介紹詳見[連結]。

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特展《文化裡的點燈人》

日期: 2025年8月9日至8月31日,上午9:30至下午5:00

地點: 臺北市中山堂 第一及第二展覽室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