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開新局 晶片關稅突圍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8-07 10:45

文.蔡武穆 圖.達志影像

發(八)月來了!台股充斥在半導體關稅的不確定因素中,看似利空罩頂,但指數在高檔震盪之餘,上漲家數往往比下跌家數多,AI權值股表現有為有守。大盤季線與年線黃金交叉向上,支撐和推升力道轉強。封面故事盤點落後補漲三大族群,及國安基金護盤核心指標股,並且注意到有一個喜迎轉單效應的族群,目前還是銅板價,值得投資人追蹤布局。

台美對等關稅終於上周五8/1出爐,以20%低於先前的32%,而高於日韓的15%,當天早盤大跌224點,隨後總統賴清德召開記者會說明20%只是暫時性的關稅,我方官員還在磋商,有可能比20%還低,加上國安基金在場護盤,終場跌幅收斂,僅跌55點,守在月線之上。

關稅利空罩頂 國安基金守月線

關稅驚魂未定,周五美國公布7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僅7.3萬人,遠低於市場預估的11萬人,同時更正5月、6月數據,5月非農就數據從14.4萬人砍至1.9萬人,一口氣下修12.5萬人,6月下修13.3萬人,從14.7萬人更正為1.4萬人,川普震怒,痛批勞工局長麥肯塔佛Erika McEntarfer政治操弄,立刻解雇麥肯塔佛,反應經濟可能已經走弱,8/1同步下跌,台股周一8/4早盤重挫283點,所幸國安基金大買進金融股撐盤,指數開低走高,力守月線之上。

對等關稅20%是否是最終的數字,從日、韓談判的進度來觀察,原本日本敲定25%,後來加碼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並且開放汽車及農業市場,關稅直接降至15%,韓國如法炮製,投資美國3500億元,開放汽車及農產品市場,同樣換來15%的關稅。台灣關稅還在協商,勢必循日韓路線,端出牛肉來換更低的稅率,我方官員希望對等關稅與232半導體關稅一起談判,避免被扒兩層皮,不管協商是否成功,20%稅率應是天花板,只會更低不會再高。

半導體關稅才是「大魔王」

利空出盡了嗎?不然。比起對等關稅,半導體關稅才是大魔王。半導體關稅是川普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啟動國安調查,故也稱國安條款,內容明定若某項進口產品造成國安威脅,總統有權力利用關稅、設定配額、研發補助方式來調整進口產品,半導體、藥品、礦產、木材都在調查的範圍內。

美國半導體產業鏈已經失落20年,AI浪潮興起,先進晶片成為民生、工業及國防最重要的產品,而這些都不在美國生產,令川普非常跳腳。川普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並多次揚言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外界預估,半導體在美國製造成本將提高25%到30%,半導體關稅不會太低,可能會以25%起跳,才能逼迫廠商赴美設廠,實現美國製造的大夢。

台灣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是半導體產業鏈的重鎮,但是還是以代工的角色,訂單多仰賴美國大廠,根據經濟部113年統計,美國已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比重占23.4%,僅次於中國。去年台灣對美出口達1114億美元中,有72%是內含半導體的ICT資通訊產品,包括半導體晶片、記憶體、電腦、伺服器、顯示卡、PCB、相關設備及零組件,而這些細項目前都還在關稅豁免的清單之內。

半導體關稅 涵蓋七成輸美產品

換句話說,台灣對美的貿易中,有20%到30%屬於對等關稅之內,而有70%以上被圈在半導體關稅之內。課稅的範圍目前也尚未定論,若是單純以晶片課稅,台灣直接晶片輸美比重約4%,影響較小,況且台積電有轉嫁的能力,若是以終端產品課稅,則幾乎所有資通訊產品無一倖免,中小廠獲利被侵蝕,可能加速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外移至美國或其他關稅較低的地方。

若對等關稅20%就此打住,後面還有半導體關稅等著談,對比日韓的15%,台灣出口美國競爭力變弱,尤其是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紡織等傳統產業影響最大。因此,台灣代表團隊以對等關稅及半導體關稅一併磋商,希望循著日韓模式拿到15%的稅率。

然而,日本、韓國除開放汽車、稻米市場之外,分別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及3500億美元,日前台積電已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若要跟日本平起平坐,台灣可能還得加碼投資或採購美國4000億美元才能得到川皇滿意。要知道,台灣去年6月外匯存底5984億美元,砸4000億美元等於掏空台灣三分之二家產;再來,4000億美元相當於12兆台幣,台灣去年財政部課稅收入為2.77兆台幣,等於台灣4.3年不吃不喝把錢全部奉獻給美國,也不見得是好事,因此,我方代表若能談到20%以下、接近15%,投資金額比日韓少,就算是贏得這一場賽局。

關稅20%以下台股直攻24000點

關稅未全部明朗,台股在半信半疑中碎步向前,目前因外資及國安基金買盤進駐,台股守在月線之上且多頭強勁,且季線向上穿越半年線,中長線有撐,未來一到二個星期,投資者觀察以月線為基準點,關稅若談到20%以下,短線台股將會打開新的格局,再衝24000點新高,唯注意台灣拿什麼條件跟美國交換,是否影響台灣經濟成長;若談判未果,關稅頂多在20%不會再高,觀察月線是否失守或走弱,作為進出場依據。

三大族群位階低 落後補漲

受惠對等關稅拉貨影響,台灣第二季GDP年增 7.96%,再創新高,根據台經院預估,六月景氣燈號為綠燈,景氣持平,但製造業已轉為衰退的藍燈,如此反差的現象,即是因為AI強勁需求所拉動,美國四大廠公佈第二季財報皆優於預期,除了亞馬遜之外,META、GOOGLE、微軟都上調資本支出,顯然AI產業不受關稅影響,仍然會是台股下半年度的主軸。

台股自關稅低點以來,台積電(2330)、台光電(2383)、台達電(2308)引領大盤攻上23000點大關,許多AI股都已漲高,當前台積電因關稅未明承壓,資金散逸到中小型股身上,低位階AI股有落後補漲趨勢,鴻海(2317)甦醒,有望再登200元高峰,CCL由台光電輪漲到位階的玻纖布,富喬(1815)、台玻(1802),最近市場資金開始注意還沒漲到的被動元件及連接線器個股。

被動元件經過一年的去化庫存,目前已經接近健康水位,外傳GB 200伺服器所需積層陶瓷電容(MLCC)用量較傳統伺服器大增10倍,供應吃緊,國巨(2327)、華新科(2492)出貨暴衝,獲利大進補,國巨今年獲利有望成長二成,法人預估45.6元,本益比11倍。

另外,AI伺服器亦帶動高速傳輸線及連接器需求,貿聯-KY(3665)獨家供應輝達AEC(主動式電纜),從4月381低點漲到936高點,漲幅1.4倍,廣宇(2328)、萬泰科(6190)、信邦(3023)、股價也在低檔發動,連接器如宏致(3605)、凡甲(3526)股性活潑,股價有機會再攻高。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02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