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美關係又有新進展。面對即將在 7 月 31 日前公布的美國關稅調整政策,台灣政府正全力爭取更好的關稅待遇,避免高達 32% 的懲罰性關稅衝擊出口。
根據《彭博》報導,美方目前提供台灣「最佳關稅待遇」的模糊說法,並未清楚列出實際稅率。台灣方面研判,美方可能會以對日本的標準(15%)作為參考,但也要求台灣在對美投資上「補上差距」,像日本承諾設立了 5,500 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美國也希望台灣能做出對等的承諾。
儘管協商進度不如預期明確,但我國外交部強調,目前談判仍在持續進行中,雙方保有充分對話與合作空間。政府更強調,賴清德總統沒有取消過境美國的規劃,也未遭美方拒絕,一切都還在評估中,未來將視情勢再行公布行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晶片產業對全球供應鏈舉足輕重,尤其在AI、先進製程上扮演關鍵角色。即使面對可能的高關稅,專家普遍認為台灣廠商仍具備全球競爭力,甚至有能力將部分成本轉嫁至國際市場,維持產業優勢。
不過,美方若要求台灣加大在美投資或擴大產線轉移,長期來看,的確可能對台灣的「矽盾」地位構成壓力。因此,如何平衡國際戰略合作與本土產業穩定,將是接下來政府需持續努力的方向。
整體來看,台美雖有分歧,但雙邊合作意願仍在,對話管道也保持暢通。無論是爭取更合理的關稅稅率,還是確保晶片供應鏈穩定,台灣都有能力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