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台積電公司官網
近期台積電利空頻傳,導致台股遲遲無法突破23,500點大關,一方面是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稅問題遲遲無法確定,市場對於不確定性的疑慮;另一方面,目前指數已進入2024年底至2025年初的長達半年盤整區間,技術面壓力沉重,也使得台股表現相較其他國家明顯偏弱。
此外,川普表示美國將對那些未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設定15%至20%的關稅稅率。
台積電 利空衝擊(一)
三星昨(28日)宣布接下一家大型跨國科技公司大單,簽下22.8兆韓元(約新台幣165億美元)的晶片代工合約,隨後馬斯克就在X發文表示,三星在德州新建的巨型工廠將專門用於生產特斯拉的下一代AI6晶片,目前三星正在製作AI4,但AI 5仍採用台積電(2330)代工。
分析師陸行之也分析特斯拉重回三星懷抱的主要因素:
第一 價格相對便宜,近期三星3nm的良率提升,明年2nm良率改善應該不是難事,預期可降低相對成本。
第二 地區相近,三星德州廠離Tesla工廠很近,馬斯克可隨時進廠幫三星改善生產線,使得擁有更多控制權。
第三 相比於蘋果跟三星關係不同,三星本身也做Smart手機跟蘋果競爭。而到目前為止三星還未正式踏入電動車與機器人相關製造,目前產品還可以優先提供DRAM、NAND、電池產品給Tesla。
第四 分散風險,如果以後Tesla Robotaxi服務與Optimus 3真的大賣,特斯拉找兩個代工廠來分散風險做不同世代AI晶片,也算合理
三星也是特斯拉的長期合作夥伴,雙方已經在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FSD)上保持密切合作。目前在2奈米製程將在2026年上半年正式產出,特斯拉合作案雖然已簽約,不過從設計、設計定案到量產至少須要1至2年,短期內對三星的營收貢獻應該有限。 目前不確定性因素仍然高,須持續觀察三星對於2奈米製程的產出後狀況,近年來目前還是以台積電代工為主。
台積電 利空衝擊(二)
英特爾日前傳出瓶頸,若無法獲得14A(1.4奈米等級)的主要外部客戶,將可能放緩或撤銷14A以下製程技術的開發。此消息嚇崩市場,英特爾股價25日開盤狂殺超過9%,收盤重挫8.53%。
近期著名蘋果分析師Jeff Pu發布,英特爾正在向其客戶提供14A PDK(製程設計包)的早期版本樣品,而輝達和蘋果目前似乎都對此感興趣,預計輝達的遊戲 GPU(低階版本)和蘋果的 M 系列,將成為 Intel 14A 的採用者。
過往蘋果M 系列晶片製造一直是台積電的獨家業務,市場認為因應地緣政治與貿易的緊張局勢中,蘋果可能將M系列晶片納入雙代工體系, 轉由英特爾代工,瓜分台積電在蘋果代工方面的份額,帶給台積電一定的壓力。
儘管近期接連傳出三星搶單特斯拉、蘋果M系列晶片可能導入雙代工體系,確實對台積電帶來不小壓力與市場雜音,但從技術領先、製程穩定性、客戶黏著度來看,台積電仍具備無可取代的長期優勢。
▲圖片來源:CMoney 2330 台積電 K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