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原區農會與西湳里辦公室舉辦「豐農好米.食農教育活動」。
為推動食農教育向下扎根,台中市豐原區農會今(18)日攜手西湳里辦公室,於西湳里活動中心舉辦「豐農好米.食農教育」推廣活動,吸引大批里民熱情參與。活動結合在地優質「葫蘆墩米」,從稻草人DIY、麻糬手作到米飯創意料理,讓里民從體驗中認識米食文化,現場洋溢著米香與笑聲,氣氛溫馨熱鬧。
西湳里陳如筠家政班班長指導民眾製作紅豆餡與花生粉麻糬。
活動由豐原區農會總幹事蔡森揚、農事小組長蔡怡萱與西湳里長蔣年峯共同揭開序幕,三位地方代表除感謝鄉親踴躍參與外,也期盼透過農會與社區合作,將米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讓「食農」成為家庭餐桌的重要一環。
稻草人DIY。
首先登場的「稻草人DIY」,由里民親手製作迷你稻草人,不僅寓教於樂,更成為家中可愛的擺飾。接著「甜甜蜜蜜.麻糬DIY」在西湳里家政班陳如筠班長指導下,民眾現場製作紅豆餡、花生粉麻糬,濃濃米香與笑聲充滿整個會場。
民眾手作稻草人,寓教於樂。
家政班張淑娥班長則在「葫蘆墩米」推廣環節中,分享洗米、煮飯小技巧,並示範「金蔥醬飯」、「味噌泡飯」等創意米料理,讓參與者驚豔於米食的多元樣貌。最後的米食品嚐時間,大家圍坐一堂,品嚐剛煮好的白飯搭配味噌湯,邊吃邊交流討論,氣氛溫馨。
總幹事蔡森揚表示,推動食農教育是農會的重要使命,除了讓民眾了解米的來源與製程,更希望大家親手操作、親自品嚐,讓「米的價值」回歸到每個家庭的餐桌。他強調,葫蘆墩米品質優良,是在地農民用心栽種的成果,值得更多人認識與品味。
農事小組長蔡怡萱則指出,很多人誤以為食農教育只是教小孩種菜,其實應深入每個家庭與社區。從稻草人DIY到麻糬製作、米飯兩吃,就是讓長輩與孩子一起動手參與,讓味蕾記住這塊土地的美好。
里長蔣年峯感謝農會資源進駐社區,不僅帶來學習與交流的機會,也打造出讓里民互動、同樂的平台。期待未來持續辦理更多溫暖又實用的活動。
豐原區農會表示,米食是台灣人的根,食農教育不能停留在課本上,而要真正走進家庭、深入生活。未來將持續與各里合作,讓更多家庭從米飯開始,重新認識土地、珍惜農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