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國小預計於115學年度搬遷新校區,面對這段承先啟後的轉型時刻,學校以文化為載體、語言為橋梁,在這學期隆重推出「客家學校愛搬屋」系列活動。以「味道」、「色彩」、「聲音」三種感官體驗為主軸,設計三項主題活動——客家米糕製作、柿染體驗、客家音樂節演出——不僅讓孩子留下對舊校園的回憶,也展現龍岡國小多年深耕客語教育的厚實成果,系列活動更獲得桃園市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一口米糕,一份祝福」:一年級的味覺記憶課,活動首先登場的,是由一年級全體學生參與的「客家味道愛相隨——米糕製作體驗」。學校特別邀請社區的客家長輩進入課室,親自帶領孩子們從洗米、拌料到蒸煮,一步步製作出熱騰騰的傳統鹹米糕。米糕在客家文化中象徵團圓與祝福,此次活動也讓孩子們在香氣與手作中感受到家的味道。
「客家音樂唱舊情」音樂節,邀請阿淘哥與全校師生進行一場紀念遷校的音樂饗宴
「布上染色,心中留情」:三年級的柿染創作,接續登場的,則是由三年級學生參與的「客家手藝來搬家——柿染體驗課程」。學校特邀客家工藝師呂廷政老師指導,學生以天然柿汁為染料,學習染畫技巧,親手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染布作品。柿染成品在陽光下逐漸氧化,呈現溫潤沉靜的橘褐色,彷彿映照著孩子們心中對龍岡舊校園的柔情回憶。
「客家音樂唱舊情」音樂節,阿淘哥與客家藝文社小朋友合唱客家歌謠
學生陳瑄霓表示:「我們學校有一棵柿子樹,這次的柿染活動,老師說就是用柿子來做染料,讓我覺得好特別。我覺得這不只是做一塊布,而是把我們對舊學校的回憶染進去。」
客家事務局副局長饒佳汶及市議員謝美英熱情參與音樂會活動
「唱出舊情,迎向新篇」:客家音樂節感動壓軸,壓軸登場的「客家音樂唱舊情」音樂節,學校邀請來自知名客家創作歌手陳永淘先生蒞校演出。音樂會現場氣氛熱烈,不僅有老師與學生齊聲合唱,更安排本校客家藝文社學生與陳永淘老師共唱〈鮮鮮河水〉、〈頭擺的事情〉等作品。此外客家事務局副局長饒佳汶及市議員謝美英亦全程參與活動。熟悉的旋律與客語歌詞在夜晚操場中迴盪,讓人彷彿穿越時光,回到屬於龍岡的「頭擺」故事。
師生參與米糕製作體驗
延續這份文化與情感的牽絆,學校也特別與陳永淘老師約定,待明年遷校圓滿完成後,將再度邀請他回到新校園舉辦「收冬戲」。如同客莊「春祈秋報」的傳統,這場戲將作為對師生努力與遷校順利的回報與祝福,也象徵著客家文化在龍岡國小的延續與再出發。
師生共同參與柿染體驗課程
十年耕耘,一段語言與文化的傳承歷程,龍岡國小自申請成為「客語生活學校」以來,至今已邁入第十年。多年來持續規劃並落實多元的客語教學與活動經驗,包括辦理演說與朗讀技巧課程、 開設客家歌謠社、口說藝術社,邀請東東樂團、打幫你樂團…等知名客家演藝團體演出,同時每週定期開設課後客語學習班,從拼音、會話到能力認證,建立完整學習脈絡。憑藉師生的共同努力,龍岡國小連續獲得客語生活學校「特優」評選肯定,是桃園市推動客語教育的指標學校之一。
師生共同參與柿染體驗課程
搬的不只是校舍,是文化的根與心的記憶,「客家學校愛搬屋」不只是搬家的系列活動,更是文化、語言與情感的交織記錄。龍岡國小用孩子的雙手、聲音與味蕾,將校園的故事轉化為記憶的織布、祝福的米糕與情感的旋律。這不僅是為舊校園寫下最深情的道別,更是為新校園開啟最堅實的文化起點。桃園市教育局亦表示,未來將持續支持各校深化族群語言教育,鼓勵像龍岡國小這樣將文化實踐融入校本課程的學校,成為推動多語教育與文化素養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