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巿纖博館推出《尋色蘭陽》特展 邀民眾體驗植物天然染色魅力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5-07-13 12:42

迎接暑假到來,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7月推出「天然染 x 地方力」系列第三部曲《~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攜手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以其長期發展天然染技法,踏查地方自然人文色彩,展場呈現8大主題、12個地方工坊、117組作品、552片經由蹅查研究與實驗完成的植物染色麻、絲布樣,邀請民眾跨越臺灣東北角,走進宜蘭人自然環境表徵下,用天然染色技藝淬鍊呈現地方風土人文代表色,並感受宜蘭特殊的人文魅力。

纖博館主任簡惠華表示,今年繼「福爾摩沙的容顏~臺灣經典百色大展」之後,接著策劃「天然染 x 地方力」系列三檔展覽,連結臺中、新北和宜蘭的天然染色工藝團隊,以接力策展方式呈現臺灣各地天然染色魅力。最新登場的《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正是宜蘭在地天然染色人才依據纖博館出版專書《臺灣天然染色事典》的研究方法,在當地12鄉鎮市進行植物踏查,從46種天然染材萃取創作的精采作品,讓人充分感受到來自宜蘭的澎拜海洋和溫暖大地。

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理事長孫翠蘭說,「龜」是指宜蘭海口的龜山島,「蛇」是指宜蘭海邊蜿蜒約101公里的海岸線沙丘,二者遙遙相望守護蘭陽平原。「宜蘭染」團隊成員於2016年跟隨染織專家陳景林、馬毓秀老師從田野採集開始,走遍全縣12鄉鎮市採集46種植物,如金棗、上將梨不僅是可口的水果也是優質的天然染材。經過十年來一步步實作、試染,從不斷的錯誤與驚喜中,慢慢染出宜蘭的土地色彩。

「這個展覽不只是色彩的表現,更是歷經無數次的實驗和努力,才染出我們心中的宜蘭風景。」孫翠蘭理事長說,協會近百名成員來自美術、設計、農業、教師、建築、文學、心理諮商、社區營造、觀光與生活美學等多元領域人才,在參與植物踏查計畫後,個個具有「多色」的能力,加上宜蘭豐沛的天然與人文資源,有著很「黏」的特性,許多工藝創作以宜蘭特有的風土意象為題材,發展出多彩與多藝的「宜蘭染」特色品牌。近年來更與國內知名設計師許豔玲合作,延伸開發服裝、包包和家飾用品等,走進學校,深入社區,甚至前往韓國、巴黎展出。

這次展覽共規劃「關於我們,及我們的故事」、「蘭陽植物染色踏查」、「色彩與空間的格局」、「染色·技藝·美感共學」、「土地與豐饒」、「媠色:尋色與顯色」、「活力眾工坊」和「培力:社區很給力」等八大展區,展出作品多達117組件。其中以鴨黃、磚紅、金棗橙、金棗黃等宜蘭特色風土意象組成的色彩迷宮,更吸引許多觀眾拍照打卡。

《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自即日起至9月14日止,展期間也將舉辦「踏查大里色」體驗活動,帶領民眾從纖博館戶外園區到大里運動公園廣達7公頃的園區,進行在地植物的尋色踏查、採集和染色等一日體驗,詳細活動資訊及報名方式可至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