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2371)今(8)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3.105 元,殖利率高達 7.79%,成為市場關注的高殖利率熱門股之一。這也是自 2023 年以來,公司首度配發現金股利,董事長王光祥強調,未來公司將朝向「每半年配息一次」目標前進,展現對股東報酬的長期承諾,此外,大同今年股東會也通過現金減資 0.5 元,股東每股可退還股款 0.5 元,並以 每 1,000 股換發 950 股 的比例進行減資後換股,已於 6 月 23 日完成並重新上市交易。
公布 2024 年營收達 474.77 億元,雖年減 5.7%,但每股盈餘(EPS)高達 6.46 元,創下歷史新高。獲利亮眼,主要受惠於成功處分芙蓉大樓與復興南路不動產,大幅挹注業外收益與現金流,近期實施減資,目的在於降低公司資本額、減少流通在外股數,進而提升每股股東權益。現階段高殖利率表現,主要來自於資產處分帶來的業外收益挹注,但能否持續維持接近 50% 的股利配發率,仍為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
從資產實力來看,大同持有土地遍及台北市五大行政區(中山、大同、大安、中正、南港)、新北市精華區(中和、土城、三峽)及桃園市重要地段(觀音、龍潭、八德、楊梅)等地,合計持有土地面積達 47 萬坪,初估市值超過 3,000 億元。
目前事業布局方向:
大同目前布局六大核心事業部:電子代工、電力事業、新能源、消費電子、不動產與系統整合。其中,短期內營運動能主要由不動產事業部提供支撐,並積極推動電力、新能源與資產活化三大主軸。
電力事業方面,目前營收占比約 26%,在手訂單金額已突破 150 億元,訂單能見度延伸至 2027 年,展現穩健且持續成長的動能。綠能部分,截至 2024 年,公司累計綠電發電量已超過 16 億度、創造營收約 81 億元,綠電毛利率高達 30%,吸引大量企業及工業用戶合作,並隨綠電轉供制度啟動與碳費制度上路,加速推動太陽能 EPC 建置與維運擴張,預期綠電轉供收入將逐年擴大,成為公司未來成長的重要引擎。
投資人應該注意:
投資人後續應持續留意大同相關公告,特別是公司是否仍依賴出售土地資產挹注營收,而非由本業獲利支撐成長。尤其是扣除業外收入後的本業獲利能力,才是真正推升股價與公司價值的關鍵。
過去幾年缺乏穩定的除權息紀錄,因此無法從歷史數據觀察其填息表現。但不變道理是:填息速度反映公司獲利體質與市場信心,能快速填息的企業通常代表財務穩健、成長性良好,因此,面對高殖利率的誘惑仍應該審慎評估整體財務體質與產業趨勢,避免出現「賺了股利、賠了價差」的情況。
▲圖片來源:CMoney 2317 大同 K線圖
今(8日)除權息配發現金股利,投信大量買入買超為了領取現金股利,但股價未能收紅向下小跌1.3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