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翻攝自館長惡名昭彰YouTube)
近來,網紅館長陳之漢成為網路與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從自強隧道前跳《大展鴻圖》,到親赴中國實地直播觀察,陳之漢一連串舉動引發廣泛討論。支持者認為他勇於突破「政治正確」框架,反對者則質疑其立場親中、作風草率。不論評價如何,陳之漢都再次成功掀起討論。
6月初,他突訪中國,展開名為「和平走訪」的直播行程。走訪廁所、地鐵、健身房乃至鄉鎮,他表示,目的在向台灣觀眾展現中國民間真實面貌。他說:「大家都在講統戰,我是自己花錢來直播,讓大家看真相。」此舉雖引來「舔共」質疑,但他多次在直播中強調:「我不代表任何政黨,我只想讓台灣人自己判斷什麼叫做進步,什麼是差距。」
而自強隧道前跳舞影片也引發軒然大波。影片中他比出中指、模仿「徐巧芯」手勢,批評社會對言論自由的雙重標準。有人指控他「低俗」、「素質低落」,但支持者則認為那是他一貫的草根風格,代表著一種對抗菁英審查與網路言論監控的姿態。館長直言:「如果只剩下菁英能發聲,人民還能講話嗎?」
面對各界批評,他也做出回應:「我曾反對藍,也曾批評綠。我沒變,是政治在變。」他強調,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個人風格,而是當社會漸漸習慣抹黑與貼標籤,失去了傾聽的能力。
此外,他也曾公開表達對民進黨「青鳥行動」中網軍運作的質疑,認為社群被過度控制與引導。他在直播中呼籲:「不要被留言牽著走,要自己去看、去想。」
也不乏許多網友與關注社會議題的大眾給予正面評價:「我73歲了,怎麼越來越喜歡館長」、「比起一些道貌岸然的傢伙 他真性情多了」、「陳之漢不只是一位健身教練或網紅,他長年來用自己影響力關注社會議題」
從健身產業、言論自由、司法改革到兩岸問題,他皆有發聲。雖非傳統政治人物,但他展現的草根能量與不畏表態,讓他在一片政治公式化言論中脫穎而出。未來,陳之漢是否將更深參與公共事務仍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不會停止說話。
支持者認為,在資訊充斥與意識形態極化的時代,館長陳之漢的出現也提醒了台灣社會:與其標籤與攻擊,不如思考與理解。他不是答案,但可能是提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