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師提醒,銀髮族除了「三高」,骨質疏鬆症是次於高血壓的第二大慢性病,骨折更成為長者失能與死亡殺手。預防骨折避免失能,從今年3月1日起,健保署放寬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有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預估每年約13萬人受惠。
一名25歲的自體免疫女病患,服用類固醇超過10年,18歲就被確診骨質疏鬆,某次坐飛機時遇上亂流顛簸,竟然讓她脊椎骨折。專家指出,除了年長者與停經女性,包括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友、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者,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
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每6人中就有1人罹患骨鬆,女性更是每3人就有1人。髖骨骨折後,除了一年內死亡率將近20%,3成患者更面臨永久失能,8成無法獨居。過去只有確診骨鬆性骨折患者,才能使用健保給付,今年衛福部首度將尚未發生骨折但高風險者,納入補助。
要維護骨本,專家提醒,除了要多補充含鈣飲食以及鈣質、維生素D,負重運動也不可少。另外,由於骨質疏鬆症往往不會出現症狀,建議民眾定期檢測骨密度,才能及早發現,維持骨密度、避免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