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房市量縮、卻沒大跌?估價師曝「台灣人這種心態」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05-09 18:30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內政部2日發布2024年第四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季漲0.86%,但已從去年第二季高點連續下滑收斂,去年第四季交易量也季減15.9%,呈現連續兩季下滑。而隨著時序來到5月,許多民眾觀察到今年房市普遍呈現量縮,但價格未見大跌,究竟是為什麼呢?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提到,行為經濟學談到,人會有規避損失的心理,訂價的決定,往往會有參考點依賴(reference-dependent)的情形。

為何台灣總出現房市成交量縮減,房價卻未見大跌?是這種心態作祟。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房市、街景。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大部分人的參考點,適用他當初買房的價格作為參考價,如果很久以前買的房子,他的參考點就會變成最近的經驗做為參考價格。例如最近同棟鄰居賣了多少錢的高價,低於那個價格就是賣便宜,甚至認為是賠錢賣了。

同時,大部分的人都有規避損失的心態,所以不願意賠錢賣,除非讓他知道有新的房價,或趨勢是低於他的經驗值,這個經驗值,也是一種錨定效應。

只有他的參考點才會不斷下跌,真正的底價才會不斷修正,或者一直維持參考點,索性就賭一把,賭未來預期會漲,也就不賣了。

陳碧源解釋,因此當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時,除非有外力因素,否則售屋者往往會把他當初買房的價格、知道的最近的房價高點作為參考價,不願把賣價低於當初買價,或低於買價加交易成本、低於最近房價高點等。

所以現在市場充滿著仍是高價,以及不如買方認為應要有比較低的開價出現,或者賣方也直接縮手不賣了,形成有行無市,成交量大幅萎縮,卻不見顯著的破壞性價格出現。

估價師提到,房市會鬆動,在於有人的取得成本比較低,所以少賺一點,先跑無妨,但買方同時也會有規避損失或厭惡損失的心態,因此選擇先觀望。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街景。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陳碧源提到,像是不少建商仍不願意降價或大降價,寧願送東西、少支付頭期款或降規降價,因為建商也有其成本,除非資金斷鏈,人也才會死心,或被迫斷頭、出場,才會引發連鎖反應。

至於房市會鬆動,在於有人的取得成本比較低,所以少賺一點,仍有賺頭,先跑一波無妨。他表示,現在市場上就有這類人,願意開價低一點出售,但買方也會基於規避損失或厭惡損失下,怕趨勢向下,會有買到就賠的心理,寜可一動不如一靜。

陳碧源表示,目前大部分的人「參考點」還沒有改變,大多處於觀望,且交易成本過高,也會影響降價求售的意願,大家就索性觀望,採取維持現狀,因此可預期台灣房市短期間,就是這種死樣。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