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川普恐棄台!」台灣還有甚麼牌可以打?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5-02 18:00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日發表封面報導〈一場關於台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的文章中指出,近年來台海局勢日益緊張,過去三屆總統大選中,傾向台獨的民進黨都贏得勝利,而自2010年後,台灣也因台積電(2330)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崛起而愈發重要。這篇文章最新報導警告,美中關係已跌入冰點,台灣可能成為兩強角力下最脆弱的環節。隨著川普重返白宮的機率升高,專家憂心:台灣正面臨被美國「戰略拋棄」的風險。

川普政府雖主張「以戰止戰」、強調對中強硬,但其政策實際卻削弱了美國對台的保護能力——這也正是《經濟學人》直言「川普恐棄台」的主因。

以下為文章的整理與台灣剩下的牌:


一、美國為什麼可能放棄台灣?

1.貿易戰反效果:川普的關稅戰已將美中關係逼入死角,2024年甚至揚言若中國入侵台灣將「加徵150%-200%關稅」作為威懾。但目前美方關稅已高達145%,可動用的經濟制裁工具幾乎耗盡,對中國不再具有效嚇阻力。

2.盟友支持動搖:川普對盟國如台灣、日本、韓國、澳洲也課以關稅,並要求供應鏈遷回美國,造成盟邦對美國領導力的不信任。亞洲國家雖不會輕易與美國斷盟,但也更難在台海衝突中挺身而出。

3.避免與中國核戰風險:若台灣未展現足夠自我防衛意志,美國可能選擇「現實主義」路線,不冒險與中國進一步衝突而引發核戰。川普可能以「交易式外交」讓台灣議題消失在談判桌下。

二、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新策略浮現

中國不再只計劃全面入侵,轉而採用「灰色地帶戰術」:透過包圍演習、臨時封鎖與海事檢查等行動,蠶食台灣主權,同時拉攏國際支持「和平統一」,降低外界對強硬行動的警覺。

三、台灣內政亂局 反讓北京有機可乘

台灣總統賴清德面對立法院由親中政黨與新興第三勢力主導,政治僵局導致國防預算、能源轉型等改革停擺。政府加強反滲透行動反而激化對立,內部信心動搖、外部威懾力削弱。這種情況將形成惡性循環:美國看到台灣未做好自衛準備,則更不願出兵防衛,進一步加速台灣被中國納入勢力範圍的風險。

四、台灣還有什麼牌可以打?

1.強化全民防衛意志:展現自我防衛決心,是爭取國際協助的第一步。

2.加強與民主陣營盟友的實質合作:尤其在軍工、能源、晶片等戰略產業上尋求互利共贏。

3.外交斡旋與國際話語權提升:避免被貼上「挑釁者」標籤,爭取更多國際聲援與支持。

T h e   E c o n o m i s t 

▲The Economist

 

 

點我加理周寶LINE好友🔥最新看漲訊息報給你知  👉  https://lin.ee/EDu8u6q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