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防汛演習 侯友宜:精準預判強化及時作為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2025-04-30 16:38

「114年度防汛演習」今(30)日於板橋湳仔溝抽水站登場,市長侯友宜視察演習表示,由今日演習讓市民知道市府團隊,無時無刻都在默默的守護市民,透過不斷強化的防汛作為,期能在災害發生時,降低生命財產的損失與生活不便,共同打造安居樂業的韌性城市。

侯友宜表示,近年來氣候變遷,極端降雨已成常態,水利局突破傳統思維並結合AI智慧科技,有全國最完備的防汛應變機制,從平日監看水情、災情整備、災中應變到災後搶災,利用智慧防汛平台超前部署,縮短應變時間1至2個小時。

平日除了24小時監看各項水情資訊,天氣風險公司於上午11時預報本市降雨每小時40毫米機率達51%以上,水利局啟動強三應變機制,並請公所檢查低地排水設施、9座學校內透保水排空、16座抽水站啟動預抽,人員監看水情資訊及警戒熱區監視器。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因都市開發接近飽和,在下水道新建、改建困難區域,已無多餘空間條件下,新北市透過法令來增加都市計畫區滯洪空間,首先透保水自治條例要求各建築基地皆須達成80毫米零出流標準,並配合水利署出流管制法令,管制開發後的逕流量不大於開發前,總計可增加量體約為257萬噸,相當於約1028座游泳池容量。

此外,將16座受潮汐影響,無法重力排水抽水站,建立預抽機制,在尚未降雨前,先將水位抽至最低,把下水道淨空當做滯洪空間,增加滯洪空間為57.8萬噸,相當於約231座游泳池容量。值得一提的是,過去透保水設施都需要人員到現場排空,現在只要利用手機遠端操控,就可讓儲留的雨水快速排出,另在降雨的短暫空檔期間,趁下水道水位下降到半滿管以下,可再次遠端操作排空,多次騰出滯洪空間。

宋德仁指出,智慧防汛平台整合從天上降雨至地下水位全面水情資訊,一支手機就能掌握,同時防汛平台24小時不斷學習主動推播,更運用AI判斷複雜非線性下水道及前池水位關係,通知操作人員應變抽水,除原有三重長元抽水站外,今年增加板橋湳仔溝抽水站、永和瓦磘抽水站,新莊中港東抽水站、三重溪美抽水站,達五站運用AI推播操作。

宋德仁說,今年智慧防汛平台功能再升級,新增兩項功能,協助第一線同仁,首先針對積淹水熱點CCTV監視器,利用AI視覺辨識,今年新增雨絲影像辨識降雨強度,領先中央氣象署雨量資訊快16分鐘以上,透過雨絲AI辨識,爭取更多預警時間。第二項平台新功能為重力閘門啟閉推播,提醒操作人員達警戒水位時,需進行水門啟閉,避免潮汐高漲,河川水位排入市區,能為分秒必爭防汛工作超前部署,爭取應變時間。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防汛運用智慧科技進行預報、警示,搭配智慧防汛平台進行決策,並結合各項防災機制,增加防災效益,減少災情發生。在汛期來臨前,透過此次防汛演習展現市府新的防汛整備情形,讓新北成為一座安全宜居的智慧防災城市。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