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參與受脅物種保育復育 中央地方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4-05-22 17:20

新竹市政府22日攜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將軍村食物森林辦理「在風城撒野」活動,邀請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等在地機關共同參與,號召各界共同支持採取行動,積極參與受脅物種保育復育工作。

22日活動,邱臣遠副市長偕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長夏榮生、新竹縣政府農業處長傅琦媺、苗栗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樹義、台灣原生植物協會長呂文賓、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黃家富等人共同種下瀕危植物漏盧,一同打造竹市城市復育基地,讓民眾更加認識瀕危植物,攜手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將軍村食物森林辦理「在風城撒野」活動。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將軍村食物森林辦理「在風城撒野」活動。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指出,臺灣約有60%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受威脅植物棲地都在國有森林以外區域,有近七成位在西部平原靠近聚落周邊或人類活動範圍,由於低海拔山區與平原的土地利用與受威脅植物生長棲地多有重疊,成為影響該植物繁衍的主要威脅。依林試所調查資料顯示,竹苗淺山至海岸地區為全國草地受威脅植物重要分布熱點,但其生育棲地卻也因開發或人為干擾導致消失。新竹分署自109年開始,透過林業保育署於全國性推動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與林試所執行的「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進行跨部門合作,藉由國土資訊資料庫與受威脅植物分布資料的整合分析,逐筆、對地找出最急迫需要保護的物種與棲地。迄今已針對竹苗沿海至淺山丘陵列屬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亟需受保護(受威脅等級極危、瀕危、易危)30餘種植物,完成種原收集、育苗栽培以及域外復育工作;111年更精進人工栽培技術,增加受威脅植物苗株數量,逐步引回原棲地或適合的地點種植,讓植物回家、壯實原棲地族群。

新竹分署說明,今(113)年新竹分署與林試所團隊再擴大保育復育行動力,從復育有成的名錄中,漸次篩選出具在地獨特性、景觀營造潛力及生態環境教育意義之種類,包括已70年未在野地發現,超逾半世紀才在苗栗通霄重新再被發現的「漏盧」;全臺最早發現地就在仙腳石(現新竹縣竹北市)的「大胡枝子」;以及生育地涵蓋新竹縣新豐鄉蓮花寺、苗栗縣通霄鎮,並曾在新竹市十八尖山現蹤,最能代表新竹州(日治時期轄域包含竹竹苗)的重要植物—「新竹油菊」等20餘種受威脅植物,攜手新竹市將軍村營運團隊及業界景觀師合作執行「在風城撒野」行動,將這些野地植物導入將軍村示範基地,期盼讓這些受威脅植物脫離受脅的行列。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