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賺複利 用「收租」概念打造現金流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3-11-09 13:45

除了房地產之外,什麼樣的金融商品可以拿來「收租」?答案是:股票,七年級生劉建鑫,用「收租」的觀念來打造現金流,五年內存到五百張合庫金,加上ETF和非金融股的股票,去年領息將近一百三十萬元,羨煞許多人。

從三、五千定期定額開始

劉建鑫的投資是從基金開始,工作之後有了薪水,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三千、五千,之後受到陳重銘《6年存到300張股票》的啟發開始存股,打造自己的現金流。

本來想效法陳重銘買中信金,不過,工作初期每月僅能存一萬五千元,便買進價格較低的台新金,第一年就存下二十一張台新金,隨著薪水增加,一個月可存二萬元,才轉買中信金及合庫金。

他的買法很簡單,中信金和合庫金輪流買,不看基本面、技術面,星期一早上開盤,誰的股價低就買誰,著眼在5%~6%的殖利率,買進了就不再理它,目標是存到一百張中信金和一百張合庫金。

小時候,他曾在家裡附近的工廠打工,父母親幫他把薪水拿去買儲蓄險,期滿之後並沒有贖回,出社會以後,每三年可領到一萬五千元的分紅,讓他享受到複利滾存的滋味。

大學時代,曾經參加房地產講座,「收租」的概念根植在他心中,房子太貴買不起,便以股票代替房子來「收租」,產生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

透過創業放大投資本金

然而,工作的第五年,母親突然中風,卻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他毅然辭去北部的工作,回台中照顧母親,在陪伴母親的同時,思索下一份工作的著落,正好認識一對做網拍的夫妻,便跟他們請益如何創業。

此後,劉建鑫成立LINE粉絲群,拍賣飾品、皮件等零售商品,每天從早忙到晚,短短四個月時間,月收入衝到八萬元到十二萬元,不過,他認為這樣的收入已經觸頂,就算二十四小時全時間投入,還是會有天花板。

「有沒有一種方式是可以複製,讓錢變大?」於是他從零售商轉為批發商,一方面找上游的工廠,一方面找下游的零售商,建立起批發事業。短短二年內,年收入擴增到二、三百萬元。

雖然創業,他的存股計畫並沒有荒廢,反而透過創業,放大投資的本金,除了房貸、車貸、生活費用之外,他把剩餘的錢全部投入股市,買進中信金、合庫金,二年內達成中信金、合庫金各一百張的目標。

核心持股+衛星持股 體會複利滾存的美妙

此後,中信金和合庫金的殖利率差不多,但合庫金有穩定的配股,為了方便管理並增加股數,他把約一百張的中信金賣掉,轉買合庫金,加上原本的一百張,總共二百張合庫金。

達成目標之後,他開始布局非金融的投資標的,初期以台泥、聯華為主,台泥以四十元建倉,買了五十幾張,聯華買一百張,後來因為聯華有配股,便把台泥賣掉,轉到聯華,此後,又因聯華配息減少,就把聯華賣掉,轉買合庫金,約一百張。

另外,疫情前,劉建鑫與朋友合夥開餐廳,疫情爆發,餐廳無以為繼,便拆夥拿回三百萬資金,連同贖回的基金,總共四百五十萬,再一次轉買約二百張的合庫金,完成五百張合庫金的目標。

這五百張合庫金成為他的核心持股,劉建鑫說,非必要不會去動它,並開始建立衛星持股,同樣以有配股配息的裕融為標的,目前持有十一張,目標買到五百萬元的資金部位。

目前總計五百張的合庫金、十一張裕融及00878 ETF、00919 ETF,去年領息一三九萬元,總市值達到二千一百萬元。

堅持投入三分之一薪水 建立持股部位

有些人認為,劉建鑫是因為有大額資本,才能迅速累積五百張的合庫金,他深不以為然,他說,自己也是從三千元、五千元的定期定額開始,堅持把三分之一的薪水投入股市,一張一張建立持股部位,慢慢累積資產,從中體會複利的效果,若沒有前面練習的過程,後面大資金進來時,很難堅持下去。

以他持有五百張合庫金這樣的大部位,要能承受股價上下的震盪,股價上漲還好,當股價下跌時,是否能夠承受鉅額損失,也是很大的考驗。

他舉例,他把台泥轉換成聯華後,有一年聯華公告配息比往年還少,公告的隔天股價慘摔,從七十四元滑落到六十四元,當下就把聯華賣掉,轉買合庫金,連股息都沒領到,等於一張賠一萬元,若不是著眼於後面長久的殖利率,很難做這樣的決定。

他的弟弟也是普通的上班族,每月存六千元定期定額投入股市,二年之後,嘗到複利的甜頭,就更加節省,第三年可存一萬五千元,後來他建議弟弟跟銀行信貸,用未來的錢提早複利。

劉 建 鑫 從 小 額 定 期 定 額 開 始 , 堅 持 把 三 分 之 一 薪 水 投 入 股 市 , 一 張 一 張 建 立 持 股 部 位 , 慢 慢 累 積 資 產 , 從 中 體 會 複 利 的 效 果 , 以 這 樣 的 練 習 過 程 , 才 能 在 後 來 大 資 金 進 來 時 , 持 續 完 成 存 股 計 畫 。   圖 / 劉 建 鑫 提 供 

▲劉建鑫從小額定期定額開始,堅持把三分之一薪水投入股市,一張一張建立持股部位,慢慢累積資產,從中體會複利的效果,以這樣的練習過程,才能在後來大資金進來時,持續完成存股計畫。 圖/劉建鑫提供

資產靈活運用 創造正流量

他說明,很多人都告誡,不可借錢投資,這觀念只對一半,借錢不等於賠錢,不借錢投資也可能賠錢,關鍵在於投資的方式,有沒有一個正確的系統支持背後的現金流。

他舉例,有一位朋友,用房子貸出四百萬元,利率2.6%,想要投入股市,著眼於00878 ETF每年有5%~6%的殖利率,扣除利率還有3%~4%獲利,他建議朋友先留下三十六萬元當作往後三年每月的繳息,其餘的三六四萬買進00878 ETF,總共170張,後來00878強漲到二十元高出未來的息收,便建議朋友賣掉,先還清貸款,果真00878 ETF回跌,朋友成功賺到一筆資金,也是著眼於現金流的概念。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