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出貨超車特斯拉 台廠供應鏈得利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9-09 11:00

國安基金護盤效應提振本土資金信心,無懼鮑爾鷹氣逼人、美股重挫衝擊,繼續在財報空窗期間尋找賺錢的機會,低基期面板及太陽能股如期獲得資金青睞輪動上漲,成為盤面新亮點族群,有助帶動其他低基期族群跟上落後補漲行情。預期市場需求回溫、出貨動能改善的汽車零組件供應鏈,將會是下一個資金追逐的標的。

在中國政策積極扶植下,新能源車成為中國少數市況逆勢大幅增漲的產業。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七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59.3萬輛,月減0.5%、年增120%,近六月歷史新高的水準,滲透率達24.5%,累計前七月銷量為319.4萬輛,年增也是120%,滲透率為22.1%。乘聯會將今年整體新能源銷量上修至650萬輛,隱含今年後面五個月銷量將會再挑戰新高。

對照歐美電動車銷售已受到高通膨衝擊的情況,中國市場在新能源車/電動車產業話語權將更為提升。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銷售持續成長,中國新能源車品牌銷售也跟著同步走升,甚至超越全球原龍頭特斯拉。

中國新能源大廠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收入約1093億元人民幣,年增130.3%,上半年新能源車銷量64.14萬輛,年增315%,超越特斯拉同期全球交付量的56.4萬輛(年增46%),拿下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寶座。

台廠供應鏈跟著中國車廠吃香喝辣

中國新能源車市回溫,對台廠供應鏈訂單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有利帶動下半年營運動能轉強。根據凱基投顧指出,元創精密(3685)、廣華-KY(1338)及麗清(3346)等三家中國市場營收佔比均在70%以上的汽車零組件廠,均認為中國車市正逐步復甦,預期第二季受到防疫封控而遞延的市場需求將為第三季營運提供動能,中國政府振興政策將帶動第四季及2023年第一季的市場需求。

台廠也看好新能源車市場前景,特別提到極需節能的電動車輕型設計或輕型材料使用 ,並表示中國車廠(尤其自主品牌) 正積極開發並推出新能源車款,同樣符合乘聯會對下半年新能源車銷售加速的預期。

車用感測元件廠缺料問題改善

在走出中國疫情封控及晶片缺貨的供應鏈干擾因素後,汽車供應鏈生產將獲得改善,加上原物料價格自今年上半年高檔回落,台幣貶值又有利外銷概念股,幾乎所有中國汽車供應商都預期下半年獲利率及淨利可望優於上半年,成為下半年營運、獲利雜音較小的族群,有利股價評價回升,並吸引買盤資金帶動股價正向反應。

公司產品主要用於ADAS(包括泊車與行車應用)及智慧座艙的車用感測元件廠同致(3552),中國市場營收佔比達80%以上。公司表示在晶片供給逐漸紓緩後,樂觀看待中國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將帶動下半年需求,預估第四季將迎接旺季。

長期而言,公司的影像及超聲波系統將受惠於車用ADAS及自動駕駛趨勢向上的商機,並將致力新產品開發,包括微波雷達及智慧座艙相關產品,目標今年底藉新產品推出導入更多車款。

另一家出貨中國市場的車用感測元件廠為升(2231),運用在ADAS的毫米波雷達產品線,主要由母公司聚焦售後維修(AM)市場,子公司為昇科(2252)從事OEM業務。

公司去年底已切入商用車,主要出角雷達及生物偵測雷達等,由於乘用車市場規模較商用車更大,也看好後續的成長空間。今年正式推出四D成像雷達,初期將聚焦商用車、乘用車的前方防撞(FCW)雷達系統,預計下半年開始送樣,將成為未來營收成長新動能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