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六廿四故事館開館 發揚百年慶典文化廣流傳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1-10-05 19:34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於2011年指定登錄為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是大溪重要的民俗活動,習稱為「迎六月廿四」。為籌備慶典而繁茂的社頭文化、地方人情故事,更是大溪人世代相傳的珍貴「精神食糧」。 2017年「大溪農會倉庫」指定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經過調查研究、規劃設計與再利用修復工程,在今年10月5日,已近八十年歷史的老糧倉再度開放,由鄭文燦市長定位並命名為「六廿四故事館」,加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館舍群行列,未來更作為推動「迎六月廿四」慶典以及傳承、教育與體驗的共學空間,成為大溪必遊景點之一。

在地慶典文化的故事糧倉 展現再造成果

自2015年鄭文燦市長核定成立木博館後,木博館即持續進行大溪社頭調查研究、保存推廣計畫,盤點慶典相關的人物、物件與故事資源;此次藉由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不僅再現農會倉庫的空間特色,更結合大溪無形文化資產傳承及發展的推動,以「大溪六廿四慶典文化」為主軸,呈現慶典傳承的動人故事,從儲存糧食的米糧倉庫,活化再生為保存推廣大溪人「精神食糧」的故事糧倉,透過展示及體驗活動設計,讓大眾學習六廿四慶典知識,老糧倉有了新生命,彰顯大溪再造歷史現場的魅力。

大溪六廿四故事館開館 發揚百年慶典文化廣流傳

大溪六廿四故事館開館 發揚百年慶典文化廣流傳



選定以歷史建築大溪農會倉庫作為六廿四故事館,也著眼於倉庫本身挑高而富使用彈性的空間,具有展示慶典藝陣特色的潛力。它建於日本時代昭和十七年(1942年),為米糧儲存用途, 1950 年以後,因鄰近蔣公行館,憲兵隊將倉庫作為宿舍使用,直至1999年憲兵隊遷出後,由大溪農會租用,為大溪區農會食鹽肥料倉庫。

建築形式與桃園米穀統制組合倉庫相似,為日本時代後期「統制倉」(統一型制的倉庫),其建築壁體採用磚造及防潮壁,亦是建築特色之一,是少見保存完善的貯米倉庫。修復工程總經費新臺幣4,169萬元,其中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2,412萬元。

修復時將防潮壁大部分保留,並有完整的壁體分層解說,讓民眾了解文化資產。另外像是屋頂木構架及木造天花板,上、下通氣窗等依原樣修復並保留構件,還有戰後憲兵隊使用時的牆面題字及其新增通往廚房的小門等也都特別保留及復原,讓不同年代的使用痕跡都能呈現,讓這棟倉庫可以呈現屬於自己的故事。

大溪六廿四故事館開館 發揚百年慶典文化廣流傳

大溪六廿四故事館開館 發揚百年慶典文化廣流傳



五大展區 特色藝陣輪番展 跟著童仔跳起來

六廿四故事館,有一、二樓展區,一樓為常設展共有五區,分別為「一起來熱鬧」、「走進遶境隊伍」、「六月大溪動起來」、「憨子弟精神」、「老糧倉新生命」。其中「一起來熱鬧」展區,透過大型牆面投影,感受慶典準備的氛圍,影音呈現社頭人傳承「六月廿四」慶典的敬神心意,看見來自百工百業人們的支援!

「走進遶境隊伍」展區,呈現各種豐富多彩的六廿四遶境隊伍,介紹獅陣、龍陣、北管、將軍(大仙尪)、童仔等5種陣頭的入門知識與在地特色,此區將不定期輪展不同社頭、主題的將軍、童仔。首檔展覽邀請大溪共義團1973年的關平、周倉將軍,和金鴻慈惠堂醒獅團的「五虎將之一趙雲獅」來呼應信仰核心關聖帝君;以及大溪農友團的「風雨雷電」四尊童仔,彰顯社頭成立的農業特色外,在曾經是農業重要據點的倉庫中展出別具意義!還有由共義團成員自行製作的神龍,展現大溪慶典文化根源自居民心意的特色。特別推薦「童仔步跳舞機」,讓您跟著最基礎的七星步「跳起來」,體驗藝陣練習的感受!

二樓是「慶典教室」,有常設的Q版童仔拼貼體驗,也趁著電視劇《神之鄉》的熱潮,藉著漫畫原著左萱的創作,以及戲劇演出的劇照媒材,透過更多元的方式,呈現大溪的慶典生活樣貌。9月12日至10月31日於慶典教室辦理「桃園市與成田市締盟5周年特展」,內容包含近年大溪社頭與日本成田藝術祭交流的資料展出,可以看到慶典文化成為國際交流的共通語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