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股溝疝氣等待手術勿逾14天 避免增加卡腸風險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1-02-23 10:04

一篇來自加拿大的觀察研究發現,小於一歲的嬰兒,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時間若超過14天,會增加7%的「嵌閉」發生機率。研究建議對無症狀、一歲以內的小孩,應在14天內執行腹股溝疝氣手術,降低引起腸阻塞、腸壞死的情形。東元綜合醫院小兒外科呂文哲醫師叮嚀,「嵌閉」意指卡住,也就是腹內器官無法自動退回到腹內,此時孩子不僅疼痛難挨,甚而會引起腸阻塞,若時間拖得更久,可能產生致命的「絞扼性疝氣」,即腸壞死併發敗血症;年紀愈小愈容易發生嵌閉(60%發生在6個月內的小孩),為了減少復發的風險,確切的手術應該在徒手復位後五天之內執行,早產出生的嬰兒則是在兩天內。

小兒外科呂文哲醫師表示,「腹股溝疝氣」意指墬腸或脫腸,疝氣發生在腹股溝的部位。而「腹股溝」就是在腹部和大腿交接處靠近腹部的管道,男性有精索通過,在女性則有卵巢圓韌帶通過;而「疝氣」意味著有不正常的鼓起、突出及腫大。腹股溝疝氣在小孩的發生率,根據國外統計約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男性比女性多。

呂文哲醫師指出,臨床上許多疝氣症狀出現在一歲以內,又以新生兒為高峰期,腹股溝或是陰囊腫大最多。想早期發現全仰賴照顧者的警覺性,不會表達自己的小孩大多以哭鬧不安為表現,有的則是出現腹脹、嘔吐、類似腸阻塞等症狀。嬰幼兒大多是換尿片時發現疝氣,當小孩哭鬧或用力的時候,會看到腹股溝有明顯的鼓起,但當小孩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該鼓起就消失不見;大一點的孩童則是久站後,洗澡時會看到腹股溝的地方有鼓起腫大,有得甚至會掉到陰囊造成陰囊大小邊。

呂文哲醫師解釋,小兒大多為「間接型疝氣」,因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下來未消失的管袋狀腹膜(解剖名稱叫做「鞘狀突」),它由腹膜延伸出腹壁,並走在精索或卵巢圓韌帶的旁邊,因此造成腹腔和腹壁至陰囊有一個相通的通道,腹內的器官如腸子、卵巢或大網膜可藉由這個通道突出腹壁,有時甚至跑到陰囊。

呂文哲說,間接型疝氣治療上雖然相對單純,但倘若是針對小兒手術,需要較精準的手術技巧,在腹股溝處開約1公分的小傷口,在腹壁外面將通道隔絕,並去除管袋狀腹膜,建議找具備小兒外科手術經驗之醫師,達到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少復發、不需住院的細膩技術,多數小兒第二天即可蹦蹦跳跳。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