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Podcast趨勢觀察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0-09-23 10:47

圖/PEXELS

一、 台灣Podcast現況:
從2000年起台灣就有節目開始開設,但每年新開設數量並不多,直到2019有近300個節目開設,2020僅上半年更有870個節目開設,2020年4月起每月超過100檔以上節目開設,數量持續上升中。台灣聽眾中,近30%,訂閱超過10個節目;超過95%的聽眾有死忠追蹤的節目。

收聽目的前三名依序為:1. 娛樂休閒用途。2.找跟興趣相符的題材。3.提升專業領域知識。
偏好的節目主題前三名依序為:1.社會與文化。2.新聞時事與政治。3.娛樂八卦。
而 80% 以上聽眾偏好聊天型節目型態。
台灣目前Podcast三大:《股癌》、《百靈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在過去2到3個月盤據Apple Podcast前三名。《台通》自行公布的訂閱數約10萬。排名在10-15名的《法客電台》,平均單集播放次數約2萬次。
商業模式:贊助、廣告業配。

圖/PEXELS

圖/PEXELS



二、聽眾來源:
Sound On 公布第一份台灣本土的Podcast產業調查報告顯示,Podcast聽眾,96.6%年齡在42歲以下。顯示數位能力門檻較高。使用者較為年輕化。特色為會主動尋找內容訂閱。

三、 節目類型:
財經、專業、分眾化、評論。《股癌》分析美國股市。《百靈果》介紹國際新聞。《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以社會現象介紹評論為主。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不同內容型態出現。像是「英文教學」的節目,則是另一種附加產物。

四、 分析竄起原因:
1. 科技硬體,藍芽無線耳機竄起。無線耳機帶來使用方便性,使用時間因此拉長,衍生內容頻道的出現。
2. Spotfiy加入,帶動I pod回溫。兩大平台掌握Podcast內容。平台提供主持、回饋等功能,國外Podcat已有Donate功能,國內仍無,是否開放,也攸關國內podcast市場能否更加快速發展。

圖/PEXELS

圖/PEXELS



五、 規模比較與預測:
目前Podcast規模訂閱數量,仍無法與當紅youtuber訂戶數相比,但是使用者主動訂閱的比例,主動性較高,也有相當比例政治色彩。年輕化趨勢較高,但未來或許能夠成為另一種另類傳播管道,有待觀察。
也由於目前仍處於產業的早期階段,廣告代理商還在觀望,以廠商單獨洽談下廣告居多,主持人也常在節目中呼籲歡迎廠商贊助,而目前Podcast節目並不大眾也不通俗,聽眾都集中在高知識、高收入族群、抑或年輕族群尋求知識或聽內容疏壓,目前而言,節目廣告含金量似乎頗高,但如果要導入更多廣告收入,或是形成更大眾的品牌,則需要有更多通俗的節目,提供各年齡層使用,市場才能有爆發性的成長。

六、 國際市場變化:
9/16 Amazon宣布加入戰局。
除了提供Amazon Music提供Podcast服務之外,也會有獨佔節目。亞馬遜強的點在於搭售組合套裝 (bundle) 技巧。目前北美的廣告佔比約為Google 35%、FB 23%、 Amazon 10%,趨勢來看臉書維持一定市佔率,谷歌和亞馬遜則是向中間收攏,也就是說亞馬遜的成長軌跡預期還不錯,市場主流商要取得podcast 的廣告市場應該容易許多。
整體市場看來Spotify應該警覺。因為Apple, Amazon要是切入音樂/podcast業務,在集團只是一部分,但這個市場卻是Spotify的全部。

七、Spotify出現危機:
看好Spotify的串流音樂聽眾導入podcast發展廣告收入,Spotify於是以超過美金一億的價格,簽下大咖播客主持人Joe Rogan,希望透過其YouTube爆量的聽眾,帶來收聽訂閱成長,但9/1號節目正式上線後,Spotify股價卻大跌,進一步分析有聽眾發現,Spotify自我審查把Joe Rogan的一些來賓的集數拉掉。其中包含一些右派意見領袖和爭議分子 Gavin McInnes, Alex Jones, Stefan Molyneux, Milo Yiannopoulos, Charles C Johnson, Sargon of Akkad 等等的內容,現在在Spotify都找不到,此外一些看起來不是爭議分子的集數也因為不明理由而找不到。這部分有關言論檢查的作法,使得平台言論自由的立場遭到質疑。因此Spotify雖然營運快速成長,但在內(言論審查)、外(Apple、Amazon)夾擊的狀況下,市場發展動能有可能出現瓶頸。

圖/PEXELS

圖/PEXELS



八﹑小結:Podcast市場的業者、介面、營運,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可持續觀察。

文章授權:資深媒體人Liwen Chiang

圖文彙整  1799一起走走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