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抽煙喝酒 54歲男胃鏡檢查發現食道癌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0-08-31 15:37

醫生指食道影像。林重鎣攝

54歲的曾先生,從年輕就有抽煙和喝酒的習慣, 從未有任何不適的症狀, 在朋友的邀約下到大里仁愛醫院做身體健康檢查, 在無痛胃鏡的窄頻影像(Narrow band image, NBI)檢查中,發現一公分的食道病變,界線明確的棕色區域, 併有不規則的微細血管型態,予以切片檢查, 病理報告顯示為早期食道癌。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冠智表示,食道癌早期不痛不癢, 因食道黏膜並沒有「感覺接受器」, 因此當腫瘤尚未發生下黏膜侵犯時,幾乎都是沒有感覺,而當出現體 重減輕、貧血、吞嚥困難或是出血而就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食道癌的男女比例為16:1,容易導致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為抽菸 、喝酒、吃檳榔,長時間食用下, 任一項都會剌激局部黏膜產生病變,三者共用危險性高達195倍之 多。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冠智説明,目前最有效的檢査方式, 是透過消化內科醫師執行胃鏡檢查,搭配光學模式與染色內視鏡,讓 診斷效果最大化。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部位,大致分為四期, 治療的方式以及存活率因期別而個有不同; 高風險族群如個案曾先生為第一期食道癌, 僅能以定期胃鏡檢查或運氣好意外發現, 此時腫瘤尚未侵犯到肌肉層,可以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 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把病變處完全刮除,5年以上存活率達70 ~80%。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冠智進一歩説明,內視鏡一般是以白光來觀察, 窄頻影像(NBI)以濾光器濾掉紅光,並窄化頻寬限於藍光415 nm及綠光540 nm。這些調整過的光源只能穿透淺層的黏膜, 藍光主要被血紅素吸收而凸顯表面微血管型態, 綠光則穿透較深而凸顯較深層的血管,觀察黏膜病變; 而腫瘤組織會增加血管性,改變血管的型態, 故窄頻影像可運用於鑑別腫瘤性病變,及預測侵犯深度。

而哪些為食道癌的高危險族群而需要定期追蹤胃鏡呢? 黃冠智醫師提醒有食道癌家族病史、菸酒檳榔習慣超過10年, 或是曾經罹患頭頸癌(下咽癌、口腔癌)患者,終其一生有20~3 0%會發生食道癌,建議每年都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切片診斷為第一期食道癌的曾先生, 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做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評估內黏膜下層情形,再實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給予切除,術後狀況良好。

※【台灣好新聞】提醒您 開(騎)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騎)車!※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