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守門員 祀典興濟宮「門神之美」文物展登場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0-04-05 18:24

祀典興濟宮慶祝保生大帝農曆3月15日(國曆4月7日)聖誕,4/5至4/12舉辦「祀典興濟宮門神之美」文物展,4/5上午舉行開幕儀式。

開幕典禮由廟方所屬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侯明福主持,包括議員沈震東、許至椿、北區公所李皇興區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組長陳靜寬等人出席。

4/5上午9:30~12:00,由門神修復團隊的李志上老師,主講祀典興濟宮門神修復過程,並安排至興濟宮大殿導覽解說門神特色、下午13:30~15:30,中山醫學大學林培雅老師主講「最佳守門員—門神趣談」。4/11上午10:00~12:00,將安排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研究助理吳慶泰老師主講「神氣再現—如何為神像健康把脈」。

台南祀典興濟宮門神出自於已故薪傳獎大師陳壽彞之手,畫於民國62年,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於民國91年獲內政部補助進行古蹟修復工程,民國94年完成。

同時期,興濟宮的門神也因外在環境如積塵污漬、風吹日曬和開關使用頻繁,劣化情形嚴重,民國92年委託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修復,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兩尊門神被帶回文資中心修復室,進行長達一年八個月的修復工程,首創國內第一起以科學方法修復廟門彩繪之先例,文資中心與日本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彩繪修復專家合作交流,日本嵯峨藝術大學更派員實地進行門神「尉遲敬德」的臨摹複製,並將複製品帶回日本。

民國103年時,門神彩繪仍因歲月的摧殘劣化毀損,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董監事再度拜會文資中心尋求協助,古蹟修復的技術和觀念日新月異,文資中心採用新材質和科學方法進行十年後計劃之對照修復,著重於處理門側彩繪脫落,和部份表面彩繪龜裂、起甲的毀損。

修復文物並不是保證其永不會壞,只是延緩其崩壞的時間,經年累月的陽光照射、風吹雨淋及頻繁開關,加上日常人為使用的踫撞和不當擦拭,廟門依舊逐漸毀損。

民國105年廟方進行祀典興濟宮山川殿整修工程,發現門神彩繪持續劣化,包括左、右側四扇繪有卅六官將的門神彩繪,是陳壽彝大師唯一的卅六官將廟門,六扇門神全委託李志上老師帶領的名襄修護團隊處理。

為了避免運送交通可能產生無法預期的危險,廟方請修護團隊進駐,在廟後方的空屋內進行修復,於民國108年修復完成,7月份重新安門,並請道長吳明府為門神開光,完成門神安奉儀式,讓門神重新擔負其原有之重責,保佑信眾平安、庇護國泰民安、四時無災。

祀典興濟宮之門神中間為秦叔寶、尉遲恭,兩旁四扇為三十六官將。除了三十六官將之外,門神皆在大部分的墨線上加上瀝粉線,以金泥浮線勾勒紋樣,在當時為一大創舉,讓門神的造型看起來更加立體生動。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