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再升級 台灣燈會里山禾樂燈區以藝術呈現農村三生風貌

記者王丰禾/採訪報導 2020-02-02 00:06

台灣燈會里山禾樂燈區主燈高達15米的「觀山入林」。(圖/記者王丰禾攝)

為呈現在地農業的特色,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在這次2020臺灣燈會的后里森林園區特別規劃「里山禾樂」燈區,以里山倡議精神為主軸,透過藝術家的巧思,結合藝術創意手法呈現出農村生活、生產、生態的三生面貌,2月1日舉辦燈區成果介紹,並以臺中在地食材入菜,用以呈現臺中市在地農業發展的多元風貌,也讓農政單位推廣多年的農村再生,展現出更活潑的趣味及美感。

臺中市后里地區以農業著稱,有多樣性農特產,台中市府農業局邀請建築師、藝術家、工藝家在森林園區地景作為舞台、以里山精神為核心,用臺灣的山林加上在地農業,打造有別於傳統燈會的「里山禾樂」燈區。其中主燈由王銘顯建築師團隊負責並且跟日本藝術家新山拓聯手打造高達15米的「觀山入林」藝術燈組,外面巨大的山景圖象,配合內部的竹林意象,從遠方看來仿佛在園區內聳立一座高峻山嶺,不過走進主燈內部,則是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竹子,讓人霎時以為進入竹林間的光景。

『源流—筌屋IV后里』燈組以台灣傳統捕魚工具「魚筌」為題,由上百位台中在地居民參與。(圖/記者王丰禾攝)

『源流—筌屋IV后里』燈組以台灣傳統捕魚工具「魚筌」為題,由上百位台中在地居民參與。(圖/記者王丰禾攝)



『源流—筌屋IV后里』燈組在製作過程中農業局與製作團隊特別和農會、農村社區合作,透過農友與社區參與的協力所完成的魚荃燈組將放在燈會展現。而『樹的告白•石的應答』燈組則是採集在地石材,打造顆顆來自大自然中的光容器,堆疊在所構築出的面,在石縫間露出豐富表情的光,與樹之間以光影對話,甚至殂外面還可以到到樹的枝幹跟樹葉輝映光影之美。

『纍纍樹光』燈組以柳杉卡榫實木主結構,利用薄片柳杉製作光果。(圖/記者王丰禾攝)

『纍纍樹光』燈組以柳杉卡榫實木主結構,利用薄片柳杉製作光果。(圖/記者王丰禾攝)



而『纍纍樹光』燈組則強調友善環境的概念,可以百分之百完全拆裝與回收,還諸大地休養生息,以柳杉卡榫實木主結構,結合傳統民居的抬梁式構架與現代卡扣式五金接合,並利用薄片柳杉製作光果燈組,薄片可透光,以原木的自然紋理傳遞里山之美,在黑卵石的水盤倒影中化為數倍層層疊疊、溫暖人心的光田碩果。

『森光霧果』燈組蜿蜒交疊的木條像是一顆空心的松果,結構紋理與樹梢的線條相襯。(圖/記者王丰禾攝)

『森光霧果』燈組蜿蜒交疊的木條像是一顆空心的松果,結構紋理與樹梢的線條相襯。(圖/記者王丰禾攝)



『森光霧果』燈組以樹林交織成宛如深山中的情境,在群樹下發現了由曲木構成的發光體,蜿蜒交疊的木條像是一顆空心的松果,結構紋理與樹梢的線條相襯。『里田浮光』燈組則是以人為加工的木竿,形成「自然木頭」與「人造木頭」之間的差異與相容。木桿嵌入微小但溫暖的光,象徵農作物緩緩生長,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感受四季推移、作物消長。

另外森林光雕展現:「在農村中,春耕穀雨,夏至螢火,秋滿稻浪,冬生養息。」全區情境營造,現場還會配合燈光釋放水霧呈現出光環境的特色讓全區呈現「漫步春夏秋冬,望見森川里海」不一樣的農村再生及生態保育的視覺境界與美感。

台灣的山林保有大自然的多樣性,也是許多文化跟社會的發展脈絡,更蘊藏著各種未來建設的可能性。而農村的永續經營,除了保有傳統知識與文化還可以提升農業生產力,台中市府農業局長蔡精強也表示,這次台灣燈會的「里山禾樂」燈區,跳脫傳統跟藝術結合,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農業景致,另外水保局台中分局分局長黃振全也指出,水保局致力於推廣農村再生,而這次的各個燈組,也象徵台灣農業的多元發展。

另外這次活動中也特別以在地食材作成的里山生活餐盒內容,所使用食材都是臺中各地當季新鮮食材,來感受臺中農產品的美味及創新,透過餐點認識臺中市的自然地景。負責餐盒策畫的幸福果食團隊,這次以自然環境為基底素材,創造出具有生活美感的畫面,透過親近土地、親近自然,喚醒內心最純真的一面,食物是人跟自然溝通最直接的媒介,更是人與自然連接的過程。

里山禾樂燈區位於后里森林園區臨近三豐路與大山路口,展期從2月8日至2月23日共16天,邀請全家大小一起來「白天遊農村,晚上賞燈會」,一同共度難忘的元宵假期。

活動網址:https://www.agriculture.taichung.gov.tw/12889/12892/1462585/1462680/post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