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舉辦「防治肺結核」講座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2019-11-18 20:37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因此特別舉辦「防治肺結核」講座,胸腔內科王琮柏主任表示,目前結核病是全球單一病原引起最多死亡的傳染病

結核病人的發現率和治療成功率,隨著都治計畫及接觸者檢查的落實,已持續改善、進步中,每年新增病例已從10年前約15000名,降到現在約9500名,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最新統計,臺灣平均每1小時就新增一名結核病人,新北市今年約增加1000個新個案,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在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人中,可能就有結核病帶原者。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因此特別舉辦「防治肺結核」講座,胸腔內科王琮柏主任表示,目前結核病是全球單一病原引起最多死亡的傳染病,肺結核的症狀以咳嗽、有痰等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偶爾也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夜間盜汗、氣喘、咳血、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症狀,平日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果咳嗽有痰超過三週,應立即就醫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傳染途徑主要經由飛沫和空氣傳染,當開放性肺結核病人講話、咳嗽或吐痰時所產生的飛沫,漂浮於空氣中,他人即可能吸入而造成感染,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機會發病,感染後,首2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現行的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經醫師評估後,給予isoniazid 9個月(9H)或速克伏處方(3HP)或四個月Rifampicin(4R)治療,並接受公共衛生的都治關懷服務,即可大幅降低未來發病風險。

施玲娜院長指出,我國的結核病新案發生率自2005年之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2017年為每10萬人口41例,2018年估計降至每10萬人口37例,相較於2017年下降約9%,而卡介苗的保護效力一般只能維持15年,現況臺灣的公共衛生政策是,針對出生滿5個月的寶寶施打,之後便無補打必要,15歲之後若補打或追加一劑,對於結核病的預防效果目前仍有爭議,主因是成年後體內的免疫力已經成熟,而目前抗結核藥物已能有效治療,只要依照醫師提供的治療處方規則服藥,結核病是可以預防且治癒的疾病。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