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小城影展島嶼的聲線 以聲景紀錄歷史與文化

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2019-07-30 12:54

花蓮市小城影展島嶼的聲線 以聲景紀錄歷史與文化

花蓮市公所以「2019小城影展─移動之島嶼身影」為題,分別以五個子題選擇了十二部影片,探討各類移民的原因及處境。日前在花蓮市立圖書館兒童館播放《來自Skaru’的吟唱》、《樂返姜屋大院》、《離島的離島》這三部紀錄短片,透過到社區的紀錄集結,並將記錄與聲音結合,而以「聲景」將臺灣的歷史文化紀錄下來。

市公所並預告,8月16日晚上七點在時光1939將播放導演廖克發的紀錄片《不即不離》,這部片曾入圍2014年金馬影展,也入選釜山影展超廣角競賽單元,以及新加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更在2017年獲選柏林影展第十五屆新銳營。《不即不離》是廖克發追憶馬來西亞第一代華人先輩經歷過的動盪時代和家族情感,其中也包括加入馬來西亞共產黨而犧牲的祖父。廖克發本人也會在8月16日當晚和大家分享拍這部影片的發想。由於觀賞小城影展必須先行報名,對小城影展有興趣者可至(https://reurl.cc/NnYln)網址報名。

7月26日,小城影展播放《來自Skaru’的吟唱》、《樂返姜屋大院》、《離島的離島》,這三部紀錄短片合稱《獻給社群的三個短片》,是藝術家蔡宛璇與澎葉生,長期不斷探訪社區所做的紀錄集結。他們將記錄與「聲音」做結合,「聲景」是這三部紀錄片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僅展現紀錄片其他形式的可能,也引領以「聲景」所做的歷史與文化,成為追尋臺灣這座島嶼的各種身世。

《來自Skaru’的吟唱》紀錄泰雅族部落裡隸屬於Skaru’(霞喀羅群)一位長老laysa’的吟唱聲音。長老去世後,山區裡少了一位懂得霞喀羅群最多的人。幾年後,透過在地文史工作者兼教育者pawang,以及一位致力實踐泰雅獵人文化的獵人laling的口述方式,觸探文化工作過程中缺一不可的兩個部分,而laysa’長老猶然在耳的吟唱持續迴響著…。

《樂返姜屋大院》的場景發生在新竹北埔鄉客家聚落的丘陵地帶,南坑北管子弟樂班回到多年前孕育了該地區第一批北管樂人的姜家老屋院落裡,北管樂聲再次迴盪於秋日山谷中。荒廢多時的老屋,也在山下社區有心居民集眾人之力的灌注下,一步步找出它的新生命。

《離島的離島》的場景在澎湖的一座島嶼上,在這小島上的童年,跟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成長中的心魂和身體,是如何觸摸海和島嶼生活?透過對澎湖二級離島學校中一部分孩童的提問訪談,藝術家試圖呈現孩子觀點下的小島生活片段。

宛璇生長於澎湖,旅法數年,現居台北地區,不時往返故鄉風島。其為造型與視覺藝術工作者,擅長裝置與影像創作,並於日常中偶得詩作。個人作品出版包括《潮 汐》詩文集(2006,澎湖縣作家作品集)、《陌生的持有》(2013,小寫出版)、《我想欲踮海內面醒過來╱子與母最初的詩》(2017,小寫出版)。

澎葉生為聲音藝術工作者,其創作和研究從音樂開始,並延展極廣,擅長電子原音音樂編曲,並深入研究人類音樂學。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