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廢令致洋垃圾銷台量暴增 環署被批反應太慢 環署澄清並非視而不見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8-08-30 17:29

日前有媒體做出專題報導,反映台灣快成「洋垃圾」島的現況,不過環保署今(30)日澄清,對洋垃圾議題並非視而不見,也指出媒體相關報導只看到許多事情表象,對事情本質理解不夠精確。(圖/環保署)

中國自2017年底實施禁廢令,禁止進口包括生活來源之廢塑膠、未經分揀的廢紙等4類24種固體廢棄物,導致歐美等廢塑膠、廢紙輸出大國漸將廢塑膠、廢紙轉銷往東南亞。但相較泰國等其他國家做為,環保署現在還在預告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公告事項第1項程序,擬調整廢塑膠及廢紙的輸入的條件限制及品質管控。環保署此舉不僅被外界批評對洋垃圾議題反映太慢,日前亦有媒體做出專題報導,反映台灣快成「洋垃圾」島的現況。不過環保署今(30)日澄清,對洋垃圾議題並非視而不見,也指出媒體相關報導只看到許多事情表象,對事情本質理解不夠精確。

環保署表示,廢塑膠以進口產業用料等名義進口來台,導致相關原料進口增加,肇因於國際綠色消費風潮。環保署指出近來許多國際企業均強調其商品材質來自再生原料,用以爭取消費者的青睞,或是符合若干國家的法律要求產品需使用一定比例之再生物料。這也是近年來我國生產大量以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塑料機能足球衣,或運動鞋並出口的原因。

針對中國與台灣禁口的洋垃圾差異,環保署表示中國原本進口的洋垃圾,其品項雜亂,且任意以露天燃燒方式處理,與我國進口的資收物(如廢塑膠)品質有明顯差異,且我國係經過再利用機構進口後,粉碎、熱熔、抽絲、造粒並再製為成品。

至於有廠商用各種手法進口洋垃圾的情況,環保署指出我國邊境查驗係由財政部關務署所屬關區把關,遇有廢棄物判定疑義時,環保署協助會同判定,自2016年至2018年7月共計會同查驗15次,發現不合規定依法退運並予以處分7次;此外,環保署就產業用料部分自2017年底採滾動式檢討,另為確保廢塑膠及廢紙進口品質,於7月5日函請財政部關務署加強邊境查驗並研議依關稅法規定提高進口關稅及加強邊境查驗。

對於「洋垃圾」中的廢紙進口量大增,進而影響台灣廢紙回收價的議題,導致弱勢族群生活困頓。環保署表示由於廢紙並非該署公告應回收廢棄物,就弱勢業者如生活出現困難,可洽相關社福團體提供必要相關協助;惟環保署對資源回收拾荒個體業者,仍一直予以關注照顧,早在2016年底就注意到市場變化,故積極推動「循環經濟資收大軍計畫」,於2017年及2018年共補助地方政府3億4千萬元,優先僱用屬低收入之資源回收個體戶,協助分類資源回收物,以提升資收物價值,暢通去化管道,並提高資收個體戶收入,避免受資收市場之價格變化影響生計。2017年平均每月僱用2,756人,2018年預定每月僱用3,482位資收大軍。

環保署也表示,該署於7月3日及30日邀集相關部會召開兩次會議研商,希望達成管理共識。另本次預告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公告事項第1項60日係為能讓資收業、塑膠相關製造業、造紙業等行業均有充分時間表達意見,環保署另後續將召開相關公聽及研商會議,邀集相關產業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研商,達成共識後,依規定實施公告內容。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