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農改場研發成果卓著 10多項研發傑作展現成果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2018-01-31 08:30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30日舉辦2017年研發成果發表會,歲末年終回顧過往一年的成果,中區農業改良場來說是成果卓著的一年,場長林學詩展示豐碩的研發成績 ,其中「茭白筍友善耕作新技術」,還有「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5菌絲」、「薏苡台中3號」、與「餐桌上的薏仁」等10多項研發傑作展現成果。

會中以「薏苡台中5號」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廖宜倫,自2009年起開始進行薏苡品種改良 ,歷經9年研發改良,從原本高240公分的台灣台中3號與日本奧羽3號育種,最後選育出180公分、適合機械採收,且成熟期一致的新品種「台中5號」,產能預估可提升增加30%。

中區農改場研發成果卓著 10多項研發傑作展現成果

中區農改場研發成果卓著 10多項研發傑作展現成果



廖宜倫說,9年前投入新品種改良,以台灣的「台中3號」為「媽媽」、日本「奧羽3號」當「爸爸」,歷經前4年共8次選育,到後期產能研究,過程還曾遭遇氣候不順的打擊,好不容易才選出最佳的新品種,命名為「台中5號」。台中5號成熟時高約180公分,比台中3號的植株矮了約10%,不僅適合機械採收,且籽實成熟期比較一致,不易落粒,並少出現「空包彈」,整體產能相對提昇,相信可以讓農民接受,推廣更容易。



場長林學詩表示,國內農友長時間使用化學肥料進行農作物栽培,容易造成土壤劣化、產量降低或出現連作障礙等問題,更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臺中場自土壤中篩選出多株有益微生物菌株,其中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5菌株,經產製成發酵液後稀釋200倍施用於多種作物如甘藍、白菜、絲瓜、蕹菜及萵苣等,僅於蔬菜苗期進行根部澆灌及生長期進行葉面噴施4~6次,有助於蔬菜根系之發育與生長,顯著提升產量10~20%之功效,提供蔬菜農民轉型有機或友善耕作之利器。



筊自筍耕作新技術:臺中場以天然資材所開發之微生物功能性製劑進行母莖浸泡處理,萌芽率可提高5~35%;田間種植前施以天然之矽酸鈣資材,除能調整土壤酸鹼值,並能提供矽、鈣等微量元素促進植株細胞壁之強化,除可降低病害之發生外,更可提高總產量13%以上;田間定植後,利用可溼性硫磺粉降低茭白銹病之危害,亦可搭配功能性微生物製劑提高生物性防治之效果;一期作至二期作之間則利用黃豆粕等天然資材進行追肥,相較於市售之有機粒肥,除可提高8.4-23.6%之單支筍重量,整套技術歡迎農友採用。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