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歌劇院舞台設計模型展  黑盒子重現觀賞表演場景

生活中心/採訪報導 2017-10-26 19:09

圖說:劇場模型的作者解說製作的經過,並分享製作過程要再重現當時的演出氛圍市相當不容易的。(圖/記者賴淑禎攝)

2017年台中國家歌劇院一整年約有336場演出活動,受到許多樂迷朋友的觀賞回饋。歌劇院特別遴選大劇院7個重要節目的8個場景,從即日起到12月24日在一樓大廳的忘我廳,舉行「舞台設計模型展—劇人的模幻時刻」,透過這些劇場人的黑盒子,讓觀眾再次感受到當時演出的情緒氛圍跟悸動,由於這些劇場黑盒子高度只適合成人觀賞,另外台中歌劇院也特別設計兒童專用小木箱,讓小朋友墊高腳來新上這些作品。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同時也是舞台設計的王孟超表示:劇場設計是項古老的手工技藝,在電腦3D立體模型的發展下,手工模型卻有其存在、無可取代的魅力,特別在歐洲劇場很多設計師還是以模型與導演、團隊溝通。這次歌劇院的模型展,模擬觀眾在劇場的觀賞角度,配合投影螢幕重現劇中場景,看到歌劇院用心策畫,將舞台設計費盡心思利用空間佈景的魔力,傳達導演和文本的藝術概念給觀眾。

模型展邀請今年WSD世界劇場設計展新銳設計師─舞台設計決賽入圍者楊世丞及吳子敬,和台日妖怪造型大賞最優秀作品賞得主劉宇桓,三位主要模型製作者帶領共計21人的團隊,以一比二十五等比例縮小製作舞台模型,並且重新安排燈光及影像畫面,重現演出當下令觀眾感動的吉光片羽。

圖說: 黑盒子內的舞台模型是維妙維肖翻模打造,歌劇女武神二幕最後代表死亡的巨大鋼鐵懸吊裝置。(圖/記者賴淑禎攝)

圖說: 黑盒子內的舞台模型是維妙維肖翻模打造,歌劇女武神二幕最後代表死亡的巨大鋼鐵懸吊裝置。(圖/記者賴淑禎攝)



舞台模型在以往都是用在劇場設計工作,它們依舞台設計師圖稿製成,立體而微觀;這回臺中國家歌劇院,在演出結束後找來劇場設計的好手們重建場景,翻模雕塑、燈光、投影等技術與效果,希望藉此找回劇場裡的魔幻時光。

其中2個黑盒子就是維妙維肖翻模打造,重現《女武神》不寒而慄劇場氛圍。第二幕最後代表死亡的巨大鋼鐵懸吊裝置,及第三幕女武神的騎行作為舞台模型。本次擔任《女武神》模型製作的劉宇桓及周書豪,不僅重新翻模打造人物,重現歌手服裝與道具細節,拉夫拉前衛劇團「神在機器上」概念實踐的機械手臂模型,甚至搭配操作人偶;而懸吊裝置也特別加裝機關,讓裝置能固定旋轉,裝置上的死亡人偶讓人回想起主角齊格蒙的死亡。

現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的王孟超,從事舞台設計30多年,並獲頒國家文藝獎肯定,本次展出《地下鐵》、《牡丹亭》兩部作品。王孟超表示一桌二椅簡單舞台,獨有燈光暈染技巧展現寫意。東方代表青春版《牡丹亭》,王孟超的舞台設計簡約,運用書法名家董陽孜的作品,雅致的文人水墨畫,呈現典雅而深邃美感。模型製作者楊世丞認為,看似簡單的舞台其實是最難做的,他的團隊以描圖紙加上顏色透光膠帶和燈條,一次次試驗調整燈光暈染效果,想像模擬舞台上的燈光變化,重現《牡丹亭》的水墨詩意。

「舞台設計模型展—劇人的模幻時刻」在歌劇院一樓忘我廳展出到12月24日,歡迎曾經看過演出的民眾可以再次重溫美好回憶,喜愛劇場的民眾更可以藉此機會,近距離看見舞台細節的機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