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蘇厝、仁德之心滯(蓄)洪池」 雙雙榮獲建築園冶獎肯定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22-05-05 12:29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落實治水、淨水及親水的理念,打造「仁德之心-滯(蓄)洪池」與「蘇厝(溪尾)滯洪池」代表角逐2022建築園冶獎評選,經專家、學者現地勘評後,獲得委員一致肯定,雙雙獲得「公共建築景觀類」獎項。

仁德滯洪池於民國102年4月完成,滯洪池面積為24公頃,分為南池17公頃,北池7公頃,總滯洪量53萬噸,經費7,700萬元,由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施作,主要功能為降低三爺宮溪水位,減少仁德區水患。為讓市民有優質親水環境,黃偉哲市長上任後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仁德之心-滯(蓄)洪池景觀營造計畫」,投入近4,000萬元進行景觀環境改造,並於110年1月完工。

水利局說明,該計畫主要是將仁德滯洪池營造為大型戶外親水教室,呈現河川排水、滯洪池、水淨場等水利設施特色及知識,成為一處兼具運動休憩、水資源教育、生態之滯洪池公園,並以『濕地生態 x 自然教育』為主軸,透過濕地復育及植栽綠化,創造仁德區都市綠肺空間。此外,結合生態景觀、環境教育,將水質淨化場上方閒置綠地空間營造,利用現有水質淨化場設施、生態解說設施與綠籬作結合,讓孩子們遊戲的同時也能在綠籬穿梭中「意外」尋寶,獲取水利與生態知識。

水利局指出,為創造大臺南優質的水岸生活環境,爭取經濟部水利署前瞻計畫補助,斥資4,432萬元進行「蘇厝(溪尾)滯洪池環境營造周邊景觀改善計畫」,並於110年4月完工。蘇厝(溪尾)滯洪池是臺南目前最大的滯洪池,面積達41.5公頃,滯洪池達140萬立方公尺,除既有防洪功能外,透過景觀改善計畫融入水岸景觀遊憩與在地「王船文化」意象。環境營造後燕鴴、環頸雉棲黑翅鳶等保育類族群穩定且數量增加,達成環境生態維續及營造多樣性的棲地之效,全區綠化面積高達10. 6萬平方公尺,並以生態、環境及文化等特性增加環境教育使用價值,更提供市民休閒遊憩的好所在,期盼能藉由景觀營造打造宜居城市、提昇民眾生活品質並帶動在地文化觀光價值。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