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駐園演出∕歌仔戲國寶廖瓊枝傳習藝生王台玲與江亭瑩的戲劇人生

記者陳木隆/專題報導 2021-11-11 20:26

▲歌仔戲國寶廖瓊枝的傳習藝生王台玲(右)和江亭瑩(左)在宜蘭傳藝園區駐園演出。(圖∕陳木隆攝)

今年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接班人駐園演出計畫的結業藝生當中,「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的王台玲與江亭瑩,十來歲就進學校學習歌仔戲,畢業後更成為歌仔戲國寶廖瓊枝的傳習藝生,順利結業的他們,正在舞臺上展現戲曲才華,亦在校園或研習班指導後進,一步一腳印地譜出扎實的戲劇人生。

怕她學壞  王台玲國一就被送進劇校學作戲

1982年生的王台玲,新北市樹林人,幼年父母雙亡,由叔叔嬸嬸撫養,為了怕她行為有偏差,所以國一那年就被送到復興劇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身)學戲劇,正巧是第一屆歌仔戲科的學生。

那時候的王台玲對戲劇沒有什麼興趣,雖有看過歌仔戲,卻不知那是什麼?進劇校頭一年,她就很想放棄,因為很辛苦!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練功,練的是倒立、下腰、拉筋、翻跟斗等基本功,動作如果沒有做確實,像是手或腳沒有伸直,就會被老師打,其目的是透過身體的疼痛記憶來强迫矯正動作,也因為常常翻滾、摔跌而弄得渾身是傷!

「我的肢體不是很協調,不是天才型的料,所以被老師打得很痛!差不多練到高中,才漸入佳境,打下歌仔戲的底子。」王台玲回憶說。然而相較於其他同學,她自認為「三功」學得並不是很好。所謂「三功」就是:基本功、毯子功(翻跟斗)、把子功(刀槍兵器)。

看了河洛開啟唱唸契機 再遇恩師如魚得水

王台玲指出,當時劇校資質比較好的同學會有較多的表現機會,而資質相對平庸的她較不受青睞,心理有點茫然和不是滋味,很想放棄。直到看了河洛歌仔戲公演之後,她才敞開心胸擁抱歌仔戲並下苦功從唱唸練起。

▲王台玲。(圖∕陳木隆攝)

▲王台玲。(圖∕陳木隆攝)

她在劇校練三功、唱唸及學戲,也常常到校外看河洛歌仔戲,因為看了很多戲,從唱唸中學到很多曲調,包括歌仔戲四大曲調:七字仔、都馬、江湖、雜唸仔,還有其他大約百首的變調仔,臺上所唱的一字一句、曲調的變化,她都在臺下用心傾聽、强記,聽久了也就熟了、會了。

2012年王台玲拜入廖瓊枝門下正式成為傳習藝生。她從廖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包括唱腔、身段、動作及表情等功夫,不僅學「藝」,也學「內涵」;這位恩師給她的感覺是「很有耐心」,總會「親力親為」的指導學生,而且無論是折子戲或是整齣戲,學生在臺上演,她常常坐在臺下看,中場休息時間,就會來指點說:「剛剛哪個地方差了一點,如果再加點或減少一點東西會更好。」

說起她和老師相處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老師在臺下看她演戲,趁著休息時間到後臺來指點時,她找了理由頂回去,老師當場臉色一沉說道:「我講是為妳好」,簡單的一句話讓她驚覺到溫柔的廖老師也會生氣!這才趕緊改正態度虛心接受老師的指正並改進。

從邊緣學生到結業藝生 王台玲既演又教

王台玲從劇校、學院到結業藝生,因為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從不被看好的邊緣學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同學裡面從一開始的80多個,到高中畢業剩下50多個,一直到專科不到20個,時至今日還在線上演戲的,已不到10人。

在王台玲的學戲過程中,廖瓊枝是她最感恩的人。她記得剛跟老師學唱戲時,高音部分都唱不上去,老師總不厭其煩地鼓勵她不斷的練習,直到把它練會為止。如今已是學藝有成的她,不但在舞臺上展現所學,也回到學校教導學生發聲和演戲,在教學相長中吸取更多的戲曲養分。

▲在《宋宮秘史》之〈九曲橋〉戲中飾演寇珠的王台玲(左)、扮演陳琳的江亭瑩(右)。(圖∕陳木隆攝)

▲在《宋宮秘史》之〈九曲橋〉戲中飾演寇珠的王台玲(左)、扮演陳琳的江亭瑩(右)。(圖∕陳木隆攝)

儘管已然位列老師等級,王台玲仍然自覺還有必需精進的地方。在演一齣戲時,雖然一般觀眾覺得唱腔、表情都很流暢,但她卻認為情緒的轉折還不夠好,需要從「心」去補强。

王台玲對於傳藝接班人駐園演出計畫能夠提供優質的舞臺給結業藝生表演、磨練技藝的機會,覺得非常開心!尤其看到臺下觀眾很認真又很享受地在看他們表演時,更讓她感到十分的歡喜。

對表演很有興趣 江亭瑩小五開始學戲

1990年出生的江亭瑩,新北市新莊人,小時候因為從事裝潢業務的媽媽工作繁忙,把她寄養在別人的家裡,該戶人家剛好有一位姐姐考進劇校就讀,媽媽覺得學戲劇也不錯,加上她本身對表演藝術很有興趣,公費生吃住又便宜,就鼓勵她去唸戲曲學校,那年她才小學五年級。

剛進學校,就要學很多!江亭瑩說,京劇、雜耍、樂器、樂理,還有客家戲等,全部都要學。一大早起床就要學「三功」,每天早中晚共十二堂課,除了有教育部規定的國、英、數、生物、歷史等科目外,還有術科,就是「三功」加主副修。

這樣的課程對初來乍到的江亭瑩而言,真的是格外吃重!一個小女孩大清早就在地板上翻來覆去,還有倒立、拉筋,有時偷懶一下或是動作沒做好,就會挨老師打,但身子骨被打痛了就會記取教訓地更加認真與專心。「那個時候感到很辛苦,但從未想放棄!」江亭瑩說。

與廖瓊枝結緣 成為傳習藝生

從小五到大學畢業,江亭瑩總共在改制前後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讀了12年,在大學時期的主副修課程,就跟著授課老師廖瓊枝學「戲齣」,並於大四那年進入「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進團3年後成為廖老師的傳習藝生。

▲江亭瑩。(圖∕陳木隆攝)

▲江亭瑩。(圖∕陳木隆攝)

江亭瑩原本學的是旦行,但因她的身型比較高大,而且個性比較直爽,演起小旦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就在學校畢業公演時,呂瓊珷老師鼓勵她改演小生,在《龍鳳呈祥》─〈二氣周瑜〉中飾演周瑜,初試啼聲的她,果然一鳴驚人,從此一演定型,轉向生行發展。

回想剛進基金會那段日子,因為廖老師的曲調轉韻比較高,對甫從旦行轉生行的江亭瑩而言,唱起來備感吃力,但老師仍然希望她不斷的練唱,把噪子拉開,那時候的她如果太累,聲音就會沙啞,演出時一緊張就會感冒、胃痛,但這些都要自己一一去克服!

那是江亭瑩戲劇生涯中最難熬的低潮期,直到四、五年前,整個狀態才探底回升,慢慢找到自己的唱腔,生行身段也經過一段時間的經驗累積,漸漸掌握方向與訣竅,演來更為流暢,更加得心應手。

恩師不厭其煩的耐心教導 對廖瓊枝最為感恩

四年的傳習藝生順利結業,談起廖瓊枝的好,江亭瑩眼中泛著淚光說:「對我的戲劇人生影響最大的是廖老師,她超有耐心,脾氣非常好,從不大小聲,對她的感恩講不完,再講會想哭!」言談中透著滿滿的敬重與感動。

問她對這位恩師印象最深刻的是何事?她說,剛跟老師學唱戲時,老師叫她去幫忙演一個角色,那時她才剛轉小生未久,而且演出經驗不多,竟然在臺上緊張到忘詞了,僵在那邊動也沒動,那齣戲是《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折子戲〈別窯〉,亦是她首次演薛平貴,腦袋一片空白的她最後還讓小旦幫她唱小生的詞!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團員演出《宋宮秘史》之〈九曲橋〉。(圖∕陳木隆攝)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團員演出《宋宮秘史》之〈九曲橋〉。(圖∕陳木隆攝)

對此,她深深自責、傷心與懊惱!然而,廖老師到後臺來看她時,不但沒有責怪她,反而安慰說:「不要緊,不要緊,大家難免會緊張,難免攏會忘詞。」此話一出使得原已緊繃的情緒再也按捺不住地放聲大哭。江亭瑩說:「那時候的感覺,老師是天使。」

如今的江亭瑩,除了跟團演出之外,也在國小社團當指導老師,有空也會自己開辦歌仔戲班,或在劇團開辦的研習班授藝。對於傳藝中心提供接班人駐園演出的機會,她表示:所謂「十彩不如一演」,意即十次彩排不如一次演出,換句話說如果演出機會愈多,經驗就會愈好,平常在臺上演出會遇到許多狀況與問題,可以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去做調整,傳藝駐園演出的規模雖然不如劇場公演那麼盛大,卻能屢屢在小型演出中發現可以調整的小細節,讓他們有練習精進的機會。

宜蘭傳藝園區接班人駐園演出,「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傳習藝生的場次尚有:11/12~11/14、11/16~11/18。詳細訊息請密切注意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活動官網https://ppsta.ncfta.gov.tw/home/zh-tw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