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青年外交十年有成! 用藝術影像重塑客家精神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11-14 15:47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全球客家串流計畫」,自104年啟動以來,已累積帶領46組客家青年夥伴,參與客家傳統精神與文化符號的創新轉型,累計參與人次更高達近20,000人。

今年度計畫以「創新驅動・客藝共鳴」為主題,從七月展開,首階段即開設「客家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輔導課程」,邀請設計思考專家、歷屆串流者與東南亞客家研究學者進行培訓。八組青年隨後於八月底前往新加坡進行實地交流與田野調查,將創意構想化為具體行動,與當地客家社群展開深度交流。

客委會主委吳文德表示:「今年是全球客家串流計畫10週年,我們首度開啟客家青年大使交流的模式,希望透過實地交流產生的文化碰撞,帶來開創性視角。從本次成果中,看到青年將客家精神轉譯為嶄新語言,不僅是文化再現,更是世代間的深度對話與連結。」

八組青年創新實踐:藝術、照護、語言的跨域融合

八組串流者在成果展現場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精彩成果,展現當代客家文化的多元新貌:

飲食與記憶: 謝愷娟透過飲食記憶訪談,結合家廚共煮與影像紀錄,以味覺書寫移民文化的溫度。

表演與工藝: 彭羽如與吳宥希深耕客家表演藝術,主軸為客家戲劇面具體驗,以青年視角詮釋經典傳統。

科技與語言: 王家瑋、高珮慈在「獅語新聲」中結合客家文化場域與數位互動,讓遷徙記憶與語言用法成為創作素材。

高齡照護與藝術: 劇場創作者鍾婕安於「姆指客・轉庄記」中,將養護中心長輩生命碎片轉化為劇場語彙,重組記憶,開啟高齡者身體敘事的藝術行動。

影像與身份: 馮揚瑜以即可拍底片攝影、張碩尹以藝術評論視角,分別探討跨地域視覺對話與「半客家第三代」的身份處境。

展望未來十年:持續點燃客家文化星火

串流者吳宥希表示:「我和羽如自小扎根傳統戲曲,計畫鼓勵青年以當代客家角度詮釋傳統文化,與我們理念相契合。」這項計畫的成功,證明了青年不僅是文化的傳承者,更是創新的推動者。

臺北客家未來將持續以青年為核心,推動影像、藝術與跨域合作計畫,讓臺北這座多元城市成為客家文化創意能量的舞台。吳文德主委期許,未來十年,計畫將持續支持青年在不同城市與文化間發聲,讓客家故事在全球持續流動。

【成果展資訊】

展期: 即日起至114年11月20日(四)12:00止。

地點: 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1樓藝文沙龍區(週一休館)。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