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中年危機沒有負氣離職的資格,只有委曲求全的條件?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11-15 18:30

小陳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淪落到這個地步,自從半年前離職,找工作就變成家常便飯,從沒想過工作會這麼的難找,也更想不到自己才45歲的年齡,居然成為找不到工作的理由,每每看見人力銀行求才條件限40歲以下,小陳心裡忍不住怨嘆:「這是個什麼社會,難道人過了四十,就沒有工作的能力嗎?」

根據調查顯示,社會新鮮人初次求職,平均花2個月;中高齡者卻長得多,65%的人花了15個月才加入勞保,另外35%的人極有可能找到的是不具勞保的黑戶工作,或找太久到最後成了怯志求職者,索性不出來求職了,像這類不求職的人口,是不計算在失業率裡,這也使得失業率嚴重被低估。

根據勞動部最新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國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約為63歲,與其他國家相比,韓國72歲、日本70歲、美國67歲相比,我國退休年紀相對偏早。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動向調查」,99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 員工平均退休年齡為56.6歲,較95年55.2歲,上升1.4歲,退休年齡以55歲至64歲最多占57.5%,其次為45歲至54歲占30.1%。100年10月45歲以上者,目前有工作或未來有工作後,有規劃退休年 齡者占全體60.5%,其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 62.4歲。

「從統計數字來看,馬上就能感受到台灣一個就業市場的普遍現象: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職場專家洪雪珍提到雖然數字讓人心很悲涼﹑很氣憤,但還是提醒,「千萬不要失業,中年人沒有負氣離職的資格,只有委曲求全的條件。」當然,中年失業不完全錯在自己,很多情況是外在因素所逼,比如產業更迭﹑市場競爭﹑企業購併,甚至上下兩代接班,新主子逼走一批老臣,非戰之罪的比例不低,因此不必過度歸咎於中年人。

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受訪者目前仍在職場工作者63.1%,而且從未退休過,另外29.2%曾經退休過,目前又重返職場;重返職場者,60.3%重返職場後的薪資水準「比之前低」,「持平」占34.2%,只有5.5%比之前高。

調查顯示,在邁入中年(40歲)後,71.8%熟齡勞工「曾經」因為工作,影響到身心健康,在求職與上班時,更有85.6%曾經因為年紀關係遇過「職場歧視」,高達88.7%覺得企業在聘僱人才時,「有」年齡的顧慮。對於求職時,在可複選狀況下,自認遭遇到最困難依序為:「年齡的問題」(81.2)、「薪資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58.9)、「被質疑學習能力差」(33.9),以及「職位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32.9)、「無法配合加班、應酬、出差」(20.8)。企業聘用「中高齡勞工」時,仍有高達67.9%企業坦言確實「有年齡的顧慮」;而且若換成「主管職」的職缺,有45.2%企業有年紀考量。

而企業Mobile 1論壇上有人問:如果你是老闆,要不要用中高齡者?討論熱烈,卻幾乎一面倒:不用!第一名理由也是指稱中高齡者態度不佳,說他們老油條,偏偏能力差,還想要倚老賣老,奢想高薪與當主管,共同得出的結論主要是這個:「中高齡不是資深,而是落伍與不更新。」

洪雪珍認為,這當然有部分事實,難怪年輕人看不慣中高齡者。固然中年人要自我檢討﹑與時俱進外,企業也要提供升級與轉型上的協助,千萬不要讓員工10年或20年固守同一個領域﹑同一個職務﹑同一個技能,最後成為「房間裡的大象」,龐然大物卻被視而不見,失去亮點,最後被棄之如蔽屐,造成企業與員工雙輸。

對於中高齡勞工具備哪些職場優勢?調查發現,企業認為「熟齡勞工」優點可複選狀況下,依序為:「穩定性高」(62.2)、「實務經驗豐富」(60.5)、「具抗壓性」(52.4),以及「有責任感」(47.2)、「配合度高」(33.8)。

洪雪珍建議,企業主可以用四個方法幫助中年員工,例如跨部門專案、輪調制度

、職務再設計、轉型培訓。她認為,每個人都會走到中高齡,都希望老而有所用,因此為現在的中年人盡一份心力,積極開拓出職涯的可能性,等於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本人,何樂而不為?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