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擬訪台釀台海情勢升高 台灣基進倡議「台美海巡互靠港」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2-08-02 18:10

(圖/台灣基進Facebook)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目前正在亞洲進行訪問行程,據裴洛西辦公室公布的官方行程,台灣雖未在列,但多方消息指出裴洛西一行人將在今(2)日夜間抵台,明(3)日早上會見我總統蔡英文、並拜會立法院,明(3)日下午離台前往韓國。中國對於裴洛西擬訪台情況,已展開數波軍演挑釁,台海情勢升高,美國則朝西太平洋方向集結航空母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兩棲攻擊艦的黎波里號(USS Trioli)及美利堅號(USS America)監控情勢。台灣基進今(2)日舉行記者會,呼籲台美關係升溫之際,政府應儘速推動「台美海巡艦互相靠港」的合作,保障台海乃至整個印太區域海洋秩序的穩定與和平。

秘書長王興煥表示,中國民族主義的本質是帝國主義、天朝主義,中國人無法理解和平與文明的秩序,他們認為不擴張就會導致生存危機。而中國圖謀擴張主權,第一線就在海權,除將領海畫到菲、馬、越,並以中國本位命名各國海域,與美國競爭海權。其中對台灣威脅最大的,就是將台灣海峽「內海化」,中國想透過改變國際海洋法的定義改變台海主權現狀,並企圖透過《海警法》將海上執法單位化為軍事機制。

王興煥強調,透過與美國的海巡合作,提供泛太平洋盟國海巡艦停靠台灣港口,這還具有與美國共同防堵中國擴張的類軍事合作意義,甚至可積極擔任「平戰轉換」的任務,因應新型態的海上灰色地帶軍事衝突,確保台海安全。

王興煥呼籲,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前夕,民進黨政府應打鐵趁熱,在台美關係升溫至近年來的高峰之際,儘速推動與美國締結海巡合作協約,開放台美海巡艦可以互相靠港。台美海巡合作合乎雙方的需求與利益,這不是單一議題,而是台美關係深化的一環。

台南市東區市議員參選人李宗霖表示,中國在2021年1月修正通過《海警法》,賦予中國海警更大權力,可對進入中國海域的船隻使用各種武力,造成日韓與南海周邊國家的區域局勢緊張。如今,包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6月說,「台灣海峽並非『國際水域』而是中國內海」,這意味著中國試圖透過對國際法的重新詮釋,挑戰自由世界的「自由航行權」為軍機、軍艦擾台合理化。

李宗霖認為,中國透過《海警法》及改變「國際水域」定義,在在顯示其意圖製造更多灰色空間籌碼,不僅要授權海警為爭端領土與鄰近海域國家帶來威脅壓力,也同時對外意圖改變國際社會對台灣海峽的主權認知。

李宗霖以前海巡士官身分呼籲,台灣應更強化海巡地位,加強自由世界海巡單位的交流與互動,正是保障台海區域安全穩定的機會。台灣基進在目前的台美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海巡靠港的倡議。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表示,台灣位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台海本就是地緣政治高風險地區,中國這幾年民族主義的擴張作為,在東海、台海、南海地區進行許多高爭議衝突事件,包括派出海上民兵等看似非軍事的單位,進行灰色地帶領域、混合衝突的型態,也引起國際重視。

何澄輝強調,台美去年已簽訂海巡方面的備忘錄,現在應該試圖拓展這方面合作,來管控這類非軍事領域衝突風險。如「四方會談」(Quad)提出有關海事透明的倡議,試圖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商務衛星來做各國間的情報交換,或利用新加坡及印度海洋監測中心,對可疑具威脅的海事行動作監督管控。

何澄輝指出,美國海軍研究所今年3月提出「海上評判項目」,目標就是處理這類非軍事領域的灰色地帶衝突,並將與印太各國協力合作。他呼籲,台灣不能置身事外,應透過海巡與世界各國合作。從海上救助、海上防恐、海上環境和資源保護的角度,展開國際間聯合行動。台灣地處關鍵位置,可以讓執法單位進行必要駐國靠港,彼此情報交流,有助於高風險海域的風險管控。現在正是台灣積極擴展這方面的國際合作,以防中國逐步升高地緣政治風險的重要契機。

台南市大北門區市議員參選人黃建昌則指出,裴洛西訪台消息一傳出,中國隨即展開各種「威脅」的舉動,包含東風17發射畫面、運20加油機入列以及各種實彈操演,甚至《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更放話中國要派軍機「伴飛」裴洛西的座機等等。面對中國可能挑起的衝突,美國已做出快速應對。

黃建昌示警,中國不斷透過各種軍事的、非軍事的行動來測試、甚至是製造台灣防禦上的壓力與消耗。台灣雖然開發出能「平戰轉換」新式海巡艦,打造「第二海軍」的儲備戰力。但面對中國不斷的把衝突帶進台灣海峽這片「自由開放」的「國際水域」的行為,台灣作為同在這片海域上自由開放的國家,應開放港口與各國海巡一同來維護這片海域秩序與和平。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點出裴洛西訪台的三個重點:第一,中國有許多非軍事與灰色地帶行動,這是最大原因,要提醒國際社會,中國擴張措施不一定是軍事的,在非軍事上,靠著海上民兵、執法單位等大量武裝船艦,讓台灣面對許多壓力。如此情況下,我們必須強調國際結盟重要性。美國印太地區戰略維持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海巡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平台。如AUKUS、Quad等,都有許多實際動作。

第二,台灣進入合作架構中的參與程度上有所不足,例如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邀請台灣加入環太平洋軍演,但目前沒有很大進展。我們發現「海巡」是台灣的機遇,台美海巡的合作上,在帛琉、台灣東部都曾有聯合演習,可見海巡是個靈活的平台。因此台灣基進呼籲應加強這方面動作,作為一個台灣聯合其他國家海巡力量,共同面對中國擴張利用灰色地帶的伎倆。

第三,在台美間既有的國際海巡合作上,包括台美海巡工作小組、聯合演訓活動,更應該大步往前進。不只美國,也應該進一步和日本等盟國洽談海巡合作。台日過去的海權爭議一度造成海巡緊張,現在應讓台日之間政治障礙減少,包括「台日漁業協定」的共同執法合作,處理釣魚台(尖閣諸島)擱置的主權爭議,讓台日有更多聯合行動,對抗中國進犯。

宋承恩最後強調,台灣要在區域和平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就是讓我們現有力量能夠進入國際結盟的一環,並在國際間發揮價值,增加中國進犯代價,讓他不敢進犯台灣。台灣必須在政治上做清楚的指示,我們不是另一個中國,而是我們跟南海其他國家站在一起,並且願意幫助南海國家對抗中國侵略擴張。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